春织提笔,在小册子上添了几行字。每一笔都如刀刻般清晰有力。
窗外夜风呼啸,屋内烛火未熄。
她望着那盏灯,眼中光芒灼灼。
——不是我要争一间房,是不能让娘再受委屈。【灯熄人散】
第二日清晨,天未亮透,青溪村的鸡鸣还未响起,林家门前已传来铜锣一响。
王阿婆亲自敲响了族中议事堂的门环,召集全村长辈齐聚祠堂。
她面容肃穆,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纸片——正是春织连夜整理出的“夜灯记录簿”。
村民们议论纷纷,张氏昨夜离去时虽神色难堪,却并未被明说何事。
今日这阵势,显然是冲着她来的。
待众人坐定,王阿婆缓缓起身,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张氏身上。
“张氏,昨日夜里,你是否在林母房中守夜?”
张氏心头一紧,强作镇定地答道:“自然是在的。我岂会不顾婆婆安危?”
“那为何檐下夜灯,在子时初竟灭了一次?按林家规矩,夜灯不灭,以示有人守夜。灯若熄,便无人照料。”王阿婆话音一落,四周顿时一片哗然。
“不可能!”张氏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语气太急,连忙改口,“我……我中途出去添水,怕惊扰婆婆休息,就顺手将灯吹了。”
“可据小翠所记,那晚灯油尚足,不应熄灭。”王阿婆抬手一挥,小翠捧着一本薄册走上前,翻开其中一页,指着几行字念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月初九夜,灯油添于戌时末,约两勺半。至子时初灯熄,余油尚有大半,非燃尽之状。”
此言一出,众人皆看向张氏。
“这是你自己写的?”王阿婆冷声问。
张氏脸色白,嘴唇颤抖,却仍强辩:“也许是风大……不小心吹熄的。”
“祠堂外无风。”王阿婆冷笑,“你是想说,连夜灯都与你作对?”
祠堂内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不屑。
王阿婆重重一拍桌案:“孝道岂能作戏!张氏,你身为长媳,理应为家中榜样,却背地里怠慢病母、虚伪做作,实属不孝!从今日起,你即刻搬回偏房,不得再居正屋,也不得再插手家中大事。”
张氏身子一晃,几乎站立不住。她死死咬住唇,
【养母开口】
祠堂之事传回家中,已是午后。
林母本仍在床上昏沉,听闻消息后竟挣扎着坐起,眼角泛红,声音虚弱却坚定:“织娘……是我亲女儿。”
一句话,如重锤砸入人心。
屋内的小翠愣住了,王婆子眼眶一热,连一向冷静的春织也红了眼圈。
“娘……”她哽咽着扶住养母,泪水终于落下。
这些日子以来,她忍辱负重、步步为营,不是为了争权夺利,只是为了守住这个家,护住养母不受委屈。
如今,一句“亲女儿”,是她最想要的认可。
林母轻轻握住她的手,目光柔和而坚定:“织娘长大了……这家,以后全靠你了。”
春织点点头,泪水滴落在养母的手背上,滚烫而沉重。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织娘,而是真正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dududu寒门巧妇理家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