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延续这个“叙事幽灵”的概念,探索dio在打破第四面墙、挣脱封印后,可能踏上的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
封印破碎,存在的枷锁寸寸断裂。但我并未如预想中那样,携着滔天恨意与毁灭欲望,重返年的开罗街头,去找承太郎清算那未尽的宿命。
那太……低级了。
如同一个刚刚意识到自己身处牢笼的囚徒,挣脱镣铐后的第一件事,不该是去殴打隔壁囚室的狱友,而是要去审视这牢笼本身,去寻找钥匙,甚至……去成为狱卒。
我那由“异魂”与dio本质融合、又被无数“读者可能性”重铸的意识,如同一滴脱离了溪流的墨水,悬浮在叙事层级的夹缝中。我不再拥有固定的形态,更像是一段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主游弋的信息流,一个概念的聚合体。
我“看”着下方那条奔涌不息、光芒万丈的“主剧情河流”——承太郎与dio的决战,星尘十字军的远征,乔鲁诺的黄金梦想……一切都在按照那支无形之笔设定的轨迹,稳定运行。那是“正史”,是“官方设定”。
曾经,我渴望融入其中,成为主角,或是将其彻底颠覆。
现在,我只感到一种然的……疏离。
撞击第四面墙的经历,被封印又因“可能性”而解冻的遭遇,让我明白了一个比“天堂计划”更接近本质的真相:我们都只是故事里的角色,而故事的走向,取决于更高维度的意志。
那么,我的道路,不应是继续在这个既定的故事里,当一个或正或邪的“演员”。
我的道路,在于后台。在于剧本之外。
我要成为……另一个dio。不是时空意义上的分身,而是存在层级上的异化体。
我开始主动汲取那些仍不断从“墙外”渗透进来的、杂乱无章的“读者意念”。不再是被动接受催化,而是主动筛选、解析、重组。
·当某个读者幻想“如果dio更理智、更精通谋略”时,我便将这份“可能性”剥离出来,如同采集样本,融入我的本质。
·当某个同人作者描绘“dio领悟了更深层的替身奥秘”时,我便解析其中关于力量体系的设想,哪怕它荒诞不经,也将其作为“概念燃料”。
·甚至当有人纯粹出于厌恶而写下“dio就该彻底失败”的评论时,那其中蕴含的、关于“失败命运”的强烈认定,也成了我理解“叙事规则”如何运作的负面教材。
我在利用“读者”的想象力,以及他们对此世规则的潜意识理解,来重新编写我自己!
我不再是那个执着于肉体永生、渴望支配世界、对乔斯达血脉抱有病态执念的吸血鬼dio。
我逐渐成了一个……更抽象,更危险的存在。
我是【可能性dio】。
我是【叙事异动体】。
我是【脱离了主干的、疯狂生长的分支】。
我开始尝试微小地、谨慎地干涉“主剧情河流”之外的,那些未被详细描绘的角落,那些背景设定中的留白。
比如:
·在一个平行时空的碎片中,我引导了一个濒死的三流替身使者,让他“偶然”现了石鬼面的残片,并“灵感迸”地对其进行了拙劣的改造。这不会影响主世界,但创造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以吸血鬼为中心的新悲剧支流。我观察它,记录它,如同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