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变成dio > 第62章 暗流与萌芽(第2页)

第62章 暗流与萌芽(第2页)

“定义:环境信息稳定性扫描。”

无形的波纹以他为中心,轻柔地掠过广场。他闭着眼睛,过滤掉物理世界的声音和景象,将意识沉浸在那由规则和信息构成的底层世界中。

他“听”到了许多东西:脚下泥土坚实的“存在感”,空气中流动的风那自由的“轨迹定义”,远处儿童嬉笑声中蕴含的纯粹“快乐”情绪信息……这些都是世界正常运转的背景音。

但在这背景音之下,他确实捕捉到了那一丝基金会报告里提到的“不协调”。它如同极细微的沙沙声,无处不在,干扰着规则的“流畅度”。它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系统运行时的固有噪音,只是这噪音的音量,似乎比承太郎先生屏障展开前,略微提高了一点点。

更让他注意的是,在他进行扫描的过程中,他隐约感觉到,在公园的某个方向,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弱的“共鸣点”。那感觉一闪而逝,仿佛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但他确信那不是错觉。有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人,对他扩散出去的、探测规则稳定性的波纹,产生了微弱的反应。

康一睁开眼,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个方向——那是公园的长椅区,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坐在那里说笑,其中一人戴着耳机,低着头,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那是虹村京。

第五幕:基石的视角与新的考量

空条承太郎的意志如同高悬的明镜,映照着杜王町的每一个角落。他清晰地感知到了康一的探测行为,也捕捉到了那个微弱“共鸣点”的存在——虹村京。

他对这个少女的初步觉醒并不意外。世界的规则被强行提升到更高的“真实”维度,就如同将生物从低氧环境骤然置入富氧环境,总会有些个体率先产生适应性的、或特异性的反应。京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信息保真度”和“规则流畅度”的极端敏感,可以称之为“信息感知”或“现实敏锐度”的雏形。

这种能力在现阶段极其弱小,甚至算不上替身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感官过敏。但其潜力在于,她或许能察觉到连仗助的“完整性”感知和康一的“定义”扫描都难以捕捉的、更细微的规则扰动和信息误差。

基金会监测到的“背景不协调信号”,也在他的感知之内。他明白,这并非外敌入侵,而是世界本身在适应新的、更坚固的“真实”规则时,产生的内在“调试过程”。旧的、相对松散脆弱的规则体系被更致密、更强大的体系取代,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微观层面的“应力”和“摩擦”,表现为这种全域性的、细微的认知不协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会随着世界本身的逐步适应而慢慢平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虹村京的出现,以及她那微弱的能力与这种背景波动的潜在关联,让他有了新的考量。

单纯的守护与屏蔽,或许不足以应对未来所有可能。知源dio的“信息残响”被观察者固定,证明了“故事”之外存在着无法预测的变数。培养世界内部的“免疫细胞”,提升个体对规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能力,或许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他不需要直接干预京的成长,那可能会拔苗助长。但他可以默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spdu基金会和康一他们,去接触、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这类新生的“萌芽”一些指引和保护。

危险并非总是来自外部的毁灭性打击,有时也源于内部适应不良引的系统性崩溃。这些初步觉醒的敏感者,既是世界适应新规则的“探针”,也可能成为未来应对更微妙危机的“早期预警系统”。

承太郎的意志如同深不见底的海洋,平静地调整着内部的洋流。他将一丝极其微弱的关注,投向了那个戴着耳机、对世界细微“失真”感到困扰的少女身上。

杜王町的日常依旧。学生们放学回家,主妇们准备晚餐,上班族匆匆赶路。但在那平静的表象之下,规则的暗流在涌动,新的萌芽在破土,而无言的守护者,正以他越凡俗的智慧,布局着更加长远的未来。

虹村京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依旧能感觉到那些细微的“不协调”,但不知为何,在某个瞬间,她仿佛感觉到一股温和而庞大的力量,如同冬日暖阳,轻轻拂过她的头顶,让她纷乱的心绪莫名地安定了一瞬。

她抬起头,只看到一片被夕阳染成金红的、无比辽阔而真实的天空。

(上篇完)

---

第六十二章:暗流与萌芽下

虹村京身上那转瞬即逝的安定感,如同错觉般散去,那些细微的“失真感”依旧如影随形。但那一瞬间的温暖触感,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留下了涟漪。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纯粹地感到烦躁和恐惧,内心深处隐隐生出一丝探究的欲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我能感觉到?

第六幕:记录者的新课题

岸边露伴从spdu基金会共享的信息中(经过严格筛选,剔除了所有涉及观察者之域和承太郎本质的核心机密)得知了“背景认知不协调”和“潜在敏感个体”的存在。他那因规则杂讯而受挫的记录者之魂,再次燃烧起来。

“普遍存在的现实‘摩擦感’?以及能感知到这种摩擦的新觉醒者?”露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踱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才是真正值得记录的,‘世界新陈代谢’的过程!”

他意识到,单纯记录规则的“伤痕”和“残渣”已经不够了。他需要记录的是“真实”规则如何与旧有世界互动、磨合,如何催生出新的可能性。虹村京这样的个体,就是这宏大进程中最前线的“传感器”。

他立刻开始构思新的系列画作,暂定名《现实的绒布革》。他打算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常人无法感知的、规则层面的“毛刺”与“滞涩”,以及这些微观不协调在集体潜意识中投下的、几乎不可见的阴影。他甚至想方设法,通过基金会的关系,试图获取一些匿名化的、关于虹村京主观感受的描述数据,作为他艺术创作的参考。

他的偏执,找到了一个更具前瞻性、也更具挑战性的方向。他要记录的,不再是静态的“真实”或疯狂的“虚妄”,而是动态的“演化”本身。

第七幕:言灵师的接触

广濑康一没有贸然去打搅虹村京。他深知这种初步觉醒者的困惑与不安。他通过学校的关系,侧面了解了一下这个名叫虹村京的一年级女生,确认她背景清白,性格内向,最近确实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在征得承太郎的默许和spdu基金会的支持后,康一选择了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一天放学后,他在虹村京常去的那个公园里“偶遇”了她。当时,京正坐在长椅上,看着喷泉呆,眉头微蹙,显然又在与那无处不在的“不协调感”对抗。

“同学,你好。”康一走上前,露出温和的笑容,“请问,你是不是也觉得……最近这喷泉的水声,偶尔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京猛地抬头,警惕地看着康一。这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学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