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金娇传 > 第195章 青衫虽旧志犹存(第3页)

第195章 青衫虽旧志犹存(第3页)

次年春,慧源正式剃度,法号“本净”。明心为他剃度时,用的是云栖禅师当年用过的剃刀;披上的袈裟,也是那件旧青衫改制成的。

“这件青衫,陪伴先师半生,见证了他的迷失与觉醒,忏悔与越。”明心为本净整理袈裟,“今日传于你,望你谨记:修行路上,难免迷途,但只要志存高远,终能回归本心。”

本净郑重接过这一传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十年。明心已接任住持,而本净也成长为寺中杰出的讲经法师。他的开示深入浅出,常常引用云栖禅师的故事,打动无数信众。

这年佛诞日,寺中举行盛大法会。本净在讲经时说:“众生皆苦,苦在执着。云栖祖师半生执着于功名,苦;执着于情爱,苦;执着于权位,苦。直到放下一切,才得自在。”

台下信众中,有一位中年官员听得格外专注。法会结束后,他特地求见本尊。

“下官姓陈,名继志,现任本省巡抚。”官员自我介绍道,“方才听法师讲起云栖禅师故事,心中感慨万千。”

本净请他详谈。

“不瞒法师,下官先祖曾任御史,因得罪权贵,含冤而死。”陈继志神色黯然,“家道中落后,幸得一位无名恩公暗中资助,先祖父才能读书上进,重振家声。”

本净心中一动,问道:“施主可知那位恩公是谁?”

陈继志摇头:“先祖父多方打听,只知是一位僧人,其余一概不知。今日听法师讲述云栖禅师往事,忽觉或许”

本净微微一笑,请明心方丈前来。明心听后,取出云栖禅师的《忏悔录》,翻到其中一页,递给陈继志。

“陈文正御史,因我之故冤死狱中,其母投井,其子流落。此罪此孽,万死难赎”陈继志读到这里,已泪流满面。

他继续往下读:“今幸得其子下落,已匿名资助其读书。不敢求谅,只望此子成才,重振家声,则我罪或可轻减”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陈继志喃喃道,向着舍利塔方向深深一拜,“先祖晚年常言,那位恩公的资助,不仅助他求学,更让他相信世间仍有公道与慈悲。”

明心合十道:“先师一生,罪己恕人,晚年常言:众生皆在迷途,慈悲才是归路。”

陈继志感慨万千,回去后下令修缮通往寺中的道路,方便信众朝拜。又在寺旁捐建一所义学,取名“回头堂”,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意,专门收容贫困子弟入学。

消息传开,云栖禅师的故事越广为流传。那件旧青衫的精神,也随之代代相传。

这年冬天,明心自觉尘缘将尽,将本净叫到榻前。

“为师不久将追随先师而去,寺中住持之位,由你接任。”明心平静地交代后事,“你年纪尚轻,恐有人不服,但慧明师叔及各堂座都会辅佐于你。”

本净跪在榻前,泪如雨下:“弟子德薄才浅,恐负师父重托。”

明心微微摇头,取出那件由云栖禅师青衫改制成的袈裟,轻轻披在本净身上:“衣钵相传,不在形式,而在精神。记住云栖祖师的精神:直面过错,勇于改过;放下执着,常怀慈悲。”

三日后,明心安详圆寂。临终前,他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轻声道:“师父,弟子来了。”

本净接任住持后,谨记教诲,将寺院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特别注重慈善事业,扩建医寮,兴办义学,施粥济贫,使寺院成为当地百姓的精神依托和困难时的庇护所。

每年云栖禅师圆寂日,本净都会取出那件青衫,向新入门的弟子讲述它的故事。青衫虽越来越旧,上面的补丁也越来越多,但代表的精神却愈鲜活。

“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本经常对弟子们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直面过去的勇气,改过自新的勇气,坚守本心的勇气。”

多年后,一位游方诗人来到寺中,听罢云栖禅师的故事,有感而,题诗一于寺壁:

青衫虽旧志犹存,明月清风证此心。

迷途知返真佛子,千古高风说到今。

本净将这诗抄录下来,与云栖禅师的《忏悔录》一同珍藏。他知道,师父和祖师的精神,已如种子般撒向四方,在无数人心中生根芽。

正如云栖禅师生前所言:“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若能以我之经历,警醒后来人少走弯路,则我此生无憾矣。”

青衫虽旧,志节长存;肉身虽逝,精神不灭。这或许就是对云栖禅师一生最好的注解,也是对后人最深刻的警示与启迪。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