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盏剧照 > 第196章 后世评说任短长(第2页)

第196章 后世评说任短长(第2页)

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江湖散人”,书中极尽歪曲之能事,甚至编造了许多云栖禅师根本不曾犯过的罪行。

本净得知后,弟子们愤愤不平,要求官府查禁此书。

“不必。”本净平静地说,“先师在时常说:真金不怕火炼。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果然,不过月余,就有一位知名学者自撰文驳斥《伪圣录》,文中详细考证了云栖禅师的一生,指出其过错固然存在,但善行更是不可抹杀。

更让人意外的是,素月的孙子——如今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也公开声,证实祖母与云栖禅师之间的往事,驳斥书中的不实之词。

一场风波,反而让云栖禅师的故事传播更广。

这年秋天,寺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年被云栖禅师辜负的杨氏的外孙女。她已是满头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寺中。

“老身此来,是为完成外祖母遗愿。”她对本净说,“外祖母临终前交代,务必来此上一炷香。”

本净亲自陪同她到舍利塔前上香。

老夫人望着塔中舍利,轻声道:“外祖母曾说,她与云栖禅师和离后,反而活得更加自在。后来她改嫁一位教书先生,相敬如宾,平安终老。她从未怨恨过禅师,反而感谢他当年的放手。”

她转身对本净说:“外祖母让我转告寺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不负本心。云栖禅师不负本心,所以她敬重他。”

这段往事传出,又引来了新一轮议论。有人称赞杨氏宽厚,也有人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便在众说纷纭之际,一位不之客来到寺中——正是《伪圣录》的作者“江湖散人”。

此人名叫赵三才,本是个落魄文人,因嫉妒云栖禅师的名声,才撰书诋毁。如今他贫病交加,走投无路,想来寺中讨些盘缠。

知客僧欲赶他走,被本净阻止。

“施主请进。”本净亲自接待,不仅给了他盘缠,还让医寮的僧人为他诊治。

赵三才羞愧难当,跪地忏悔:“在下昧着良心写书诋毁禅师,实在罪该万死!”

本净扶起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施主既有文才,何不用来弘扬善法,教化人心?”

赵三才深受感动,回去后撰写了《云栖禅师真传》,如实记述禅师一生,成为后世研究云栖禅师的重要史料。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十年。本净已须皆白,寺中事务多交由弟子处理。这日,他正在禅房打坐,弟子通报:省志编修官求见。

来的是一位中年官员,姓周,奉命编修本省高僧传,特地来收集云栖禅师的资料。

“下官查阅史料,现对云栖禅师的评价褒贬不一,特来请教住持,该如何下笔为宜?”

本净微笑道:“大人只需如实记载便可。先师一生,有功有过,不必掩饰,也不必夸大。”

周编修疑惑道:“如此不怕损及禅师清誉?”

本净摇头:“先师生前常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只要身正,何惧之有?’真实的人生,远比完美的传说更有教化意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先师的可贵,不在于他是完人,而在于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不完美。他的迷失,警示世人莫重蹈覆辙;他的觉悟,给予世人改过自新的希望;他的修行,证明人人皆可成佛的可能。”

周编修若有所思:“下官明白了。真实地记录禅师的一生,就是对禅师最好的尊重。”

次年,《省志·高僧传》刊行,其中云栖禅师的传记如实记录了他从迷到觉的一生。出乎意料的是,这种不避讳过的写法,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敬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年佛诞日,寺中举行盛大法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中,有受过云栖禅师恩惠的百姓后代,也有曾经质疑过他的文人墨客,更有单纯被他的故事感动的普通男女。

法会结束后,一位年轻僧人讲本经:“师父,为何人们对云栖祖师的评价如此不同?”

本净望着殿中缭绕的香烟,缓缓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镜子,照见的其实是自己。看重过错者,往往对自己要求严苛;看重改过者,通常对自己充满希望;看重善行者,大多心怀慈悲。”

他转身对弟子们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的一生中领悟到了什么?是执着于他人的过错,还是学习他改过自新的勇气?”

众弟子合十称是。

夜幕降临,本净独自来到舍利塔前。塔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云栖禅师慈祥的目光。

“师父,”他轻声说,“您看,三十年了,世人仍在评说您的一生。有人称赞,有人批评,但更多的人,从您的故事中获得了觉悟的勇气。”

一阵清风吹过,塔檐风铃叮当作响,如同回音。

本净微微一笑。他明白,对云栖禅师而言,这些身后的评价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由迷转觉的一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后来人的道路。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只要身正,何惧之有?

云栖禅师用他真实而复杂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道理。他的故事将继续流传,他的精神将永远启迪后人:不必追求完美无瑕,但求问心无愧;不必畏惧他人评说,但求不忘初心。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