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夫人是谁 > 第171章 忏悔堂前明心迹(第2页)

第171章 忏悔堂前明心迹(第2页)

相较之下,他的忏悔何等苍白。

“谢大师点拨。”陆清安深深一揖,“弟子知道该怎么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慧明合十还礼,转身离去前,留下一句:“记住,真正的忏悔不在佛前,而在人间。”

陆清安在原地站立良久,直到日上三竿。

回到暂住的禅房,他吩咐陆明:“准备纸笔。”

铺纸研墨,他沉思许久,终于落笔:

“绾绾卿卿如晤:一别三载,无日不悔”

才写一行,便觉不妥,将纸揉了重写。

“慕容先生钧鉴:罪人陆清安顿”

还是不对,再揉。

如此反复,地上已堆了十数个纸团。千言万语堵在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

道歉太轻,辩解可耻,诉情更是亵渎。

最终,他只写下寥寥数语:

“青城山下,故人求见。不敢乞谅,惟愿一面。三日后午时,村口榕树下候。”

封好信,他交给陆明:“派人送去,务必亲手交到。”

陆明迟疑:“大人,您的身子”

“无妨。”陆清安望向窗外,“比起她受的苦,这点病痛算得了什么。”

信使出后,陆清安在寺中更是虔诚忏悔。不仅早晚课从不缺席,还主动参与寺中杂务,扫地、劈柴、添灯油,事事亲力亲为。

昔日太傅,今日杂役。寺中僧人初时惶恐,见他坚持,也就随他去了。

第二日午后,陆清安正在藏经阁整理经卷,忽听外面一阵喧哗。

一个小沙弥匆匆跑来:“陆施主,寺外来了一群官兵,说要见您。”

陆清安眉头微蹙,放下经书走出阁去。

寺门前,一队禁军肃立,为的竟是御前侍卫统领赵锋。

“陆大人!”赵锋拱手,“陛下听闻大人病重,特命末将前来探望,并传陛下口谕:太傅之位虚席以待,望大人早日回朝。”

陆清安还礼:“有劳赵统领。请回禀陛下,臣病体难愈,已决意归隐,不再过问朝政。”

赵锋面露难色:“大人,陛下说”

“赵统领,”陆清安打断他,“陆清安已是一介布衣,当不起之称。请回吧。”

赵锋还要再劝,陆清安已转身回寺,闭门不出。

当晚,陆明来报:“大人,赵统领已回京复命。但留了两个眼线在寺外。”

陆清安不以为意:“由他们去吧。”

他心知,皇帝不会轻易放他归隐。三年来,他掌握太多朝中机密,如今急流勇退,难免引人猜疑。

可他是真倦了。权术倾轧,党派纷争,如今看来都是镜花水月。若非深陷其中,他也不会铸下大错。

夜深人静,陆清安辗转难眠。起身点亮油灯,他从贴身衣袋中取出一个香囊。缎面已褪色,绣着的并蒂莲也模糊不清,这是慕容绾当年送他的定情信物。

三年来,他夜夜握着这个香囊入眠,仿佛如此就能回到从前。可每次醒来,现实都更加残酷。

“绾绾,”他对着香囊低语,“若时光能倒流”

话未说完,自己先苦笑摇头。时光岂会倒流?破镜岂能重圆?他求这一面,不是为挽回什么,只是为亲口说一句抱歉。

第三日清晨,陆清安早早起身,沐浴更衣。镜中人两鬓已染霜色,眉宇间尽是沧桑。

“这样也好,”他自言自语,“让她看看我这般模样,或许能稍解她心头之恨。”

陆明备好马车,见他一身布衣,忍不住道:“大人,要不要换身”

“不必。”陆清安摆手,“走吧。”

从寒山寺到青城山,不过半日路程。可对陆清安而言,这半日却比三年还要漫长。

马车颠簸,他咳嗽不止。陆明屡次劝他休息,他都拒绝。

“早点到,免得让她久等。”他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