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夫人是谁 > 第180章 莲池月映清净心(第3页)

第180章 莲池月映清净心(第3页)

他忽然明白,莲花的美丽不在于永远盛开,而在于顺应自然的开落。人心也是如此,真正的清净不是没有波澜,而是能够包容所有的喜怒哀乐,如池纳月影,不拒不留。

那天晚上,月圆如镜。玄衣在莲池边打坐,月光洒在池面上,清澈明亮。残荷的影子在水中轻轻晃动,别有一种凄清之美。

他闭上眼,感到自己的心如同这池水,映照着天上明月,清澈见底,不起波澜。所有的仇恨、悲伤、迷茫,都已化作池底的养分,滋养着内心的莲花。

不知过了多久,他听见轻轻的脚步声。睁眼一看,竟是静慧法师,不知何时已来到池边。

“法师?”玄衣惊喜道。

静慧微笑颔:“老衲途经此地,见池中月影清丽,特来一观。”

玄衣忙起身让座:“法师请坐。”

二人并肩坐在池边青石上,共赏这一池月影。

“施主的心,如今可比这池水清澈了。”静慧欣慰地说。

玄衣谦逊道:“多谢法师点拨。”

静慧摇头:“老衲不过指路,路是施主自己走的。”

月光下,玄衣注意到静慧的脸色有些苍白,僧袍也宽松了许多,似是清瘦了不少。

“法师近来可好?”他关切地问。

静慧淡然一笑:“生老病死,自然之理。老衲时日无多,特来与施主告别。”

玄衣心中一紧:“法师何出此言?”

静慧望着池中月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聚散离合。施主不必伤感。”

那晚,他们在莲池边长谈至深夜。静慧将一生修行的心得尽数传授,玄衣静静聆听,如饥似渴。

黎明时分,静慧起身告辞。

“法师要去哪里?”玄衣不舍。

“随风而来,随风而去。”静慧合十行礼,“施主保重。”

玄衣目送静慧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心中充满感激与平和。

寒冬来临,莲池结了一层薄冰。玄衣不再日日坐在池边,但他的心已如池水,即使冰封之下,依然保持着清澈与宁静。

他继续行善助人,名声越传越远。有人称他“苏善人”,有人叫他“莲池居士”,他都一笑置之。

一天,他收到静慧圆寂的消息。送信的小沙弥说,静慧临终前十分安详,留下遗言:“心如莲池映月,无挂无碍。”

玄衣没有悲伤,反而为静慧感到欣慰。他知道,静慧真正达到了他所说的境界。

那年冬天特别漫长,玄衣在宅中读书静修,偶尔接待来访的乡邻,日子平静如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他父母的忌日。往年的这一天,他总是心情沉重,闭门不出。今年,他却早早准备香烛果品,要去父母坟前祭拜。

坟前,他焚香跪拜,心中不再有往日的悲痛与仇恨,只有深深的怀念与感恩。

“父亲,母亲,”他轻声说,“孩儿明白了。生命如莲,开落有时。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光阴里,活出生命的清香。”

祭拜完毕,他在回程途中遇见一个冻僵在路边的乞丐。那人衣衫褴褛,面色青紫,已是奄奄一息。

玄衣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外袍裹住乞丐,将他背回苏宅。请医熬药,悉心照料。

三日后,乞丐苏醒,见到玄衣,怔了半晌,忽然泪如雨下。

“您您不认得我了?”乞丐哽咽道。

玄衣仔细端详,这才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天煞帮的成员之一,曾参与苏家惨案。

心中的波澜只泛起一瞬,便平息了。玄衣微笑:“过去的事,都过去了。”

那人大哭不止,忏悔自己的罪孽。玄衣耐心听完,轻声道:“放下就好。”

后来,那人留在苏宅帮忙,勤勤恳恳,如同赎罪。有人问玄衣,为何收留仇人。

玄衣答:“众生皆苦,何分彼此?”

寒冬过去,春天又来。莲池中的冰化了,水底沉睡的莲根开始萌新芽。

玄衣依然每日清晨来到池边,静坐冥想。他的心越来越平静,如池水般澄澈,映照着世事变迁,却不留痕迹。

四月初八,佛诞日。一大早,玄衣照常来到莲池边,惊喜地现,第一朵莲花已经开放。洁白的花瓣上带着晨露,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他静静地看着那朵莲花,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喜悦。

那一刻,他明白了静慧所说的“莲池月映清净心”——不是心中空无一物,而是能够如池映月,清澈地照见万物,却不被万物所染;能够如莲出淤泥,转化烦恼为智慧,在浊世中保持本心的清净。

远处,寒山寺的钟声悠悠传来,与往昔并无不同。但玄衣知道,自己的心已不同往日。

他轻轻触摸那朵初绽的莲花,花瓣柔软而坚韧,如同经过洗礼的心灵。

“生命如莲,开落有时。”他轻声自语,“但清净之心,永不凋零。”

阳光越来越明亮,满池莲叶青翠欲滴,更多的花苞正在水面之下蓄势待。玄衣知道,不久之后,这里将是一池芬芳。

就如他的心,历经寒冬,终见春光。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