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双娇传金夫人是谁 > 第200章 云散月明照青衫终章(第1页)

第200章 云散月明照青衫终章(第1页)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江南的梅雨季节方才过去,天空如洗,澄澈湛蓝。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正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时节。墨言书院内,八十高龄的陆文清倚在窗边的竹榻上,望着院中那株已有百年树龄的海棠出神。

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簌簌飘落,如雪如絮。这株海棠,是沈墨言与林素问定居江南那年亲手所植,如今已是亭亭如盖,荫蔽半院。

“山长,药煎好了。”书童端着药碗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陆文清缓缓转过头,微微一笑:“放下吧。今日感觉清爽许多,这药,暂且不忙喝。”

书童面露难色:“可是大夫吩咐”

“生死有命,何必强求。”陆文清摆摆手,目光又转向窗外,“你看那海棠,年年花开,年年花落,何曾见它因怕落而不开?”

书童似懂非懂,只好将药碗放在一旁的小几上。

陆文清缓缓坐起身,指了指书案:“去把沈公的那部《浮生悟》取来。”

书童依言取来那部已经泛黄的古籍,小心翼翼地递到陆文清手中。

陆文清轻抚书封,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这部书,他读了一辈子,教了一辈子,如今到了生命尽头,却觉得还有许多未尽之意。

“你去请陈先生过来一趟。”陆文清忽然道。

陈先生名唤陈明远,是陈远的孙子,也是陆文清最得意的门生,如今在书院担任主讲。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陈明远便匆匆赶来。

“老师,您找我?”陈明远年约四十,眉目间颇有其祖父陈远当年的风范。

陆文清示意他坐下,缓缓道:“明远,我近日感觉大限将至,有些话需与你交代。”

陈明远神色一紧:“老师何出此言?春日气候回暖,您的身子自会好转”

陆文清摇摇头,打断他:“沈公曾说,‘知生死者,方能全生’。我年已八旬,不算夭折;传承有人,不算虚度。有何遗憾?”

他顿了顿,继续道:“只是沈公与林神医的精神,虽经你我三代人竭力弘扬,却仍有未尽之意。我思忖多日,想在这最后时光,将毕生所悟,再作一次集中讲授,你可愿协助?”

陈明远肃然起敬:“弟子万死不辞!”

陆文清欣慰地点点头:“那便从明日开始吧。不必张扬,只召集书院内资深的弟子即可。”

翌日清晨,墨言书院的“明道堂”内,二十余名资深弟子齐聚一堂。这些弟子年岁不同,身份各异,有仍在苦读的学子,也有已出任官职的门生,更有辞官归隐的居士。他们听闻山长要做最后讲授,皆从各地赶来。

陆文清端坐堂上,虽面容憔悴,目光却依然炯炯有神。

“诸位,”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老夫今日之讲,题为‘云散月明’四字。此四字,既是沈公临终诗的意境,也是我对人生的最终领悟。”

堂下鸦雀无声,众人皆凝神静听。

“人生在世,如浮云蔽月。”陆文清缓缓道,“名利、情爱、得失、荣辱,皆是浮云。世人多为浮云所迷,或追逐不舍,或躲避不及,却忘了浮云终将散去,明月本来常在。”

他命陈明远展开一幅长卷,上面是沈墨言亲笔所书的《浮云赋》:

“余观浮云,千形万象,或如龙如凤,或如峰如峦。忽而弥漫天际,蔽日遮月;忽而风吹云散,万里澄明。乃知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今日之得,他日之失;今日之荣,他日之辱,皆如浮云之变幻,何必执着?”

一位中年弟子起身问道:“山长,若一切都是浮云,人生还有何意义?”

陆文清微微一笑:“问得好。且听我讲一个沈公晚年的故事。”

他顿了顿,道:“沈公晚年,有一学子也曾问类似问题。那时沈公正在院中赏梅,他指着一株梅树问道:‘你看这梅树,冬日开花,春日结果,夏日叶茂,秋日叶落,年复一年,有何意义?’”

“那学子答不上来。沈公便道:‘梅树不为谁开花,不为谁结果,只是依其本性生长,这便是意义。人生亦然,不为求名,不为求利,只是尽己本性,活得真实,这便是意义。’”

堂下众人皆有所悟。

陆文清继续道:“林神医对此有个精妙的比喻。她说人心如镜,浮云过境,镜中影像千变万化,但镜体本身却始终清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镜中影像的美丑,而在于保持镜体的清明。”

接连七日,陆文清每日讲授一个主题,从“云散见月”到“青衫不湿”,从“生死一如”到“初心不改”。他不仅讲解沈林二人的思想,更结合自己八十载的人生阅历,将那些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贴切。

到了第八日,陆文清的精神明显不济,但他仍坚持完成了最后一次讲授。

“今日,我们讲最后一题:‘照青衫’。”他声音微弱,弟子们不得不屏息静听,“青衫,是书生之服,代表的是读书人的气节与风骨。沈公诗云‘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我却说‘云散月明照青衫’,诸位可知其中区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位年轻学子答道:“汗青是史书,青衫是人身。”

陆文清欣慰点头:“不错。青衫在此,既指沈公林神医的精神,也指我们每个人的本心。明月既照汗青,也照青衫;既照亮历史,也照亮当下;既照耀先人,也照耀今人。”

他勉力提高声音:“我要告诉诸位的是:沈公林神医的精神,不是供奉在庙堂里的偶像,而是照亮我们每个人前行道路的明月。我们缅怀先人,不是为了复制他们的人生,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道路。”

说到这里,陆文清已气喘吁吁。陈明远急忙上前扶住他:“老师,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陆文清摇摇头,坚持说完最后一段话:“记住,真正的传承,不是背诵先人的语录,而是活出先人的精神。若有一日,你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想起沈公的‘清’字,在面临困境时能想起林神医的‘韧’字,在对待情爱时能懂得‘真’字,在面对生死时能领悟‘淡’字,那便是真正的传承,那便是云散月明照青衫”

话音未落,陆文清已晕厥过去。

书院顿时忙乱起来,大夫诊断后,只是摇头:“山长已是油尽灯枯,就在这几日了。”

是夜,陆文清悠悠转醒,见陈明远守在床边,轻声道:“不必悲伤,我今日所言,便是遗言。我走后,书院交由你主持,《浮生镜鉴》一书,也由你完成。”

陈明远含泪应下。

陆文清又嘱咐道:“我一生致力弘扬沈公林神医精神,然始终有一遗憾:世人多将他们当作传奇崇拜,却少有人真正将他们的教诲践行于生活。你日后主持书院,当注重实修,而非空谈。”

“弟子谨记。”陈明远郑重道。

陆文清疲惫地闭上眼,半晌,又忽然睁开:“取纸笔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