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惊情 > 第72章 功名成就初心在(第2页)

第72章 功名成就初心在(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大人,只要拿下皇商资格,日后好处不尽。”贾世清亲自为对方斟酒,笑容意味深长。

他太熟悉这等交易,就像熟悉如何用一纸婚书困住沈云裳——在她父兄获罪时施以援手,换来她心甘情愿踏入贾府为妾。他以为自己赢得彻底,直到成亲那晚,他掀开盖头时,分明看见她腰间还系着那个洗得白的旧药囊。

那是宋青书当年所赠,她始终贴身戴着。

“老爷,济安堂那边”送走刘大人后,管家低声禀报,“宋大夫今日又免了十几个穷鬼的诊金。”

贾世清冷哼一声:“装模作样!派人继续盯着,我就不信他真能一辈子清高。”

三、医者仁心证菩提

济安堂这几日病人格外多,宋青书常常忙到深夜。

这日午后,医馆来了一位特殊病患。老人衣衫褴褛,双腿溃烂化脓,恶臭让等候的病患纷纷掩鼻退避。

“这气味怕是传染病啊!”有人惊慌道。

“大家别慌。”宋青书温声安抚,亲自上前搀扶老人到内间,“老人家,这边请。”

他毫不嫌弃地为老人脱下脏污的裤袜,打来温水仔细擦洗,小心剔除腐肉。药童担忧地递上姜片:“师傅,含这个避避秽气吧。”

宋青书摇摇头:“病患已痛苦不堪,我们若还嫌恶,岂不雪上加霜?”

他连续三日亲自为老人换药,分文不取。第四日老人痊愈,才道出身份——竟是隐居多年的御医后人陈墨言。为答谢救治之恩,他将祖传的“金针渡穴”秘术倾囊相授。

“老夫云游多年,见过名医无数,如宋大夫这般仁心仁术的,实属罕见。”陈墨言临走前感慨道。

此事传开,济安堂名声更盛。金陵城中人人皆知,济安堂的宋大夫医术高明,更难得的是仁心济世,穷苦人家看病分文不取,富商权贵重金相邀却屡屡碰壁。

消息传到贾府,贾世清在书房摔碎了一个青玉镇纸:“运气罢了!那老御医分明是我先请的,竟被他捡了便宜!”

他怒气冲冲地来到沈云裳的院子,却见她正对窗刺绣,腰间那个旧药囊格外刺眼。

“整日戴着这破烂玩意,我贾府缺你金银珠宝了吗?”贾世清一把扯下药囊,狠狠摔在地上。

沈云裳静静捡起,轻轻拍去灰尘:“老爷若看不顺眼,何必来我这院子?”

贾世清被她这话噎住,怒气更盛:“你别忘了,是谁在你沈家落难时伸出援手!若不是我,你早流落街头了!”

“妾身从未敢忘。”沈云裳语气平静,眼神却飘向窗外,越过重重高墙,不知望向何方。

这种神情贾世清再熟悉不过——成婚以来,她对他恭敬顺从,却总在不经意间露出这种疏离的眼神,仿佛她的灵魂从未真正属于这个金雕玉砌的牢笼。

四、锦绣丛中寂寞深

夜深人静时,沈云裳常对烛独坐。贾世清予她锦衣玉食,却总在每次赏赐后强调:“你要记得,这一切都是谁给的。”

她忆起去年元宵灯会,贾世清为显阔绰,命人买下整条街的花灯。流光溢彩中,他却匆匆拉着她穿行而过:“这些玩意,看看便罢。”

当她驻足在一盏素净的荷花灯前时,他不耐烦地催促:“这些廉价物什,也值得你看?”随即命人搬来一盏镶满珍珠宝石的宫灯,“这才是配得上你的。”

可她永远记得,很多年前的上元节,宋青书用仅有的几文钱买了一盏最普通的纸糊河灯,陪她走到江边,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将灯放入水中。

“你许了什么愿?”那时她问他。

宋青书望着顺流而下的点点灯火,轻声道:“愿天下人免于病痛。”

灯火映着他认真的眉眼,在她心中,比满江华灯更加璀璨。

“夫人,该喝药了。”丫鬟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唤醒。

沈云裳看着那碗昂贵的滋补药汤,忽然问道:“你说,济安堂今日可忙?”

丫鬟笑道:“听说宋大夫今天又义诊,病人从街这头排到那头呢。”

沈云裳端起药碗,又放下:“去把我那对翡翠镯子拿来,明日典当了,匿名捐给济安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