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现在,那些不来救他的人,未必都是无情。或许他们也有苦衷,或许他们也在暗中相助,只是他不知道罢了。
想到这里,他忽然豁然开朗。
人性趋利避害,本是常情。他何必非要撞南墙才明白?何必用身家性命去证明这个道理?
站在渭水河边,望着滚滚东去的河水,沈墨轩做出了决定。
他整理好衣冠,昂走向大理寺衙门。
“罪臣沈墨轩,前来自。”
公堂之上,主审官惊愕地看着他:“沈墨轩,你既已越狱,为何又回来?”
沈墨轩昂道:“下官越狱,实属无奈。但下官宁可堂堂正正死在这公堂之上,也不愿背着污名苟活于世。”
主审官冷笑:“你倒是会说话。来人,将人犯押入大牢,严加看管!”
重回牢狱,沈墨轩的心却异常平静。
当夜,老张头偷偷来看他,痛心疾:“大人为何要回来啊!”
沈墨轩淡然一笑:“老人家,多谢你的好意。但我沈墨轩一生行事,但求问心无愧。若是越狱而逃,岂不是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老张头叹道:“可是这官司,对大人极为不利啊!”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沈墨轩望向窗外稀疏的星月,“即便最终难逃一死,我也要死得光明磊落。”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的举动,竟意外地改变了案件的走向。
第二日,朝中几位清流大臣联名上奏,认为沈墨轩既然敢回来自,必是心中有冤,请求重审此案。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个曾经背叛他的王主事,竟然在关键时刻反水,供出了真正的幕后主使——原来是沈墨轩在吏部时的死对头,现任户部尚书的门生。
案情由此出现转机。
一个月后,真相大白。确实是有人栽赃陷害,那五千两银子,根本不曾经过沈墨轩的手。
出狱那日,阳光明媚。沈墨轩走出大理寺衙门,只见门外站着寥寥数人。
老仆沈福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周世仁携着酒壶,笑容温暖;陈老夫子拄着拐杖,频频点头;还有那个曾经只肯借他一百两银子的赵德明,也站在远处,面带愧色。
最让他意外的是,那个曾经落井下石的王主事,竟然也来了。
“下官下官对不起大人。”王主事跪地请罪。
沈墨轩扶起他:“你最后能迷途知返,已是难得。”
回府的路上,沈福告诉他这些日子的经历:周世仁如何四处奔走,陈老夫子如何联名上奏,甚至赵德明也在最后关头提供了重要线索。
“老爷,其实这世上还是有人愿意雪中送炭的。”沈福轻声道。
沈墨轩默然点头。
是啊,锦上添花固然是常态,但雪中送炭也并非绝无仅有。只是人们往往只记得那些背叛和冷漠,却忽略了那些默默守护的真情。
回到府中,沈墨轩在忆婉亭中独坐良久。
他终于明白:人性趋利避害,本是天道常理。我们不必为此愤懑,更不必用惨痛的代价去证明。重要的是,在认清这个真相后,依然能够珍惜那些难得的真情,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
铁窗寒夜,星月虽稀,但总还有星光闪烁,照亮前路。
正如这世间,雪中送炭者虽少,但总还有人,在黑暗中为你点亮一盏灯。
而这,便足够了。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