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以为聪明,算计一世,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别人棋盘上的棋子,一步步被引入死局。他贪婪地攫取一切,最终却失去所有,甚至连累整个家族为他陪葬!阴德损尽,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这十二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版上。
四、玉碎香埋恨难平
秋决之日,刑场之上,寒风萧瑟。
沈墨轩穿着肮脏的囚服,头蓬乱,面容枯槁,早已不复昔日那位风度翩翩的户部侍郎模样。他被押解着跪在刑台中央,台下是黑压压的围观百姓。他们的目光中,有好奇,有麻木,有幸灾乐祸,也有少许不易察觉的怜悯。
他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几只寒鸦聒噪着飞过,留下凄凉的叫声。他的一生,如同走马灯般在眼前飞掠过:寒窗苦读的青灯,金榜题名时的狂喜,初入官场时的壮志,第一次收受贿赂时的心跳,积玉轩中的珍玩,寿宴上的喧闹,诏狱中的煎熬,李崇义那张虚伪的脸……
他忽然仰天大笑起来,笑声嘶哑而悲凉,在空旷的刑场上回荡,令监斩官皱紧了眉头,令刽子手握紧了刀柄。
“哈哈哈哈……斗粟只取九合……一升三合……贪!贪啊!!”他笑出了眼泪,声音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自嘲,“世人皆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眼闭了——!”
这癫狂的笑声与呼喊,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控诉,更是对自己贪婪一生最彻底的否定。他笑世人之愚,更笑自己之痴!
刽子手举起了手中的鬼头刀。雪亮的刀光,在阴沉的天空下,划出一道刺目的寒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墨轩闭上了眼睛。最后浮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金银珠宝,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很多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刚刚考中进士,父亲拍着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期望,语重心长地说:“轩儿,记住,沈家的根基,不在权势,不在财富,而在‘清白’二字。”
清白……他早已玷污了。
刀落。
尾声:雪落无声
冬日的初雪,悄然降临金陵。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街巷、屋檐,也覆盖了沈府那已被贴上封条、显得破败不堪的朱漆大门。
曾经车水马龙、冠盖云集的府前,如今冷清得只剩下寒风呼啸。石狮子座下,积雪被踩出几串零乱的脚印。
一个穿着青色旧棉袍、帽檐压得很低的人,悄无声息地绕过街角,迅将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塞进了石狮子底座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里。然后,他像来时一样,迅消失在飘雪的巷口。
片刻后,一个身着素白衣衫、头戴帷帽的女子,抱着一个裹在厚厚襁褓中的婴孩,从暗处转出。她步履蹒跚,走到石狮旁,迅弯腰取出了那个布包。揣入怀中的瞬间,帷帽的轻纱被风拂起一角,露出她苍白憔悴的脸庞,以及腕间一只式样古朴、却明显分量不轻的金镯。
那金镯……沈墨轩若在冥冥中得见,定会认得。那是他当年利用第一笔贪墨所得的银子,特意找名匠熔铸的一对龙凤镯之一。凤镯给了他的正室夫人,而这龙镯,则给了他最宠爱的、如今已是罪臣家属的如夫人,也就是眼前这个女子。这曾是富贵与宠爱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她变卖度日、最后赖以活命的依靠。
女子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孩和那包碎银,最后望了一眼那被积雪半掩的、象征着昔日荣华的沈府牌匾,眼中已无泪,只剩下一片死寂的茫然。然后,她转过身,踉跄着,一步一步,消失在漫天风雪之中,前路茫茫,不知归于何处。
雪,依旧无声地落着,覆盖了之前的脚印,覆盖了所有的痕迹,仿佛想要将这世间的罪恶与悲欢,都掩埋于一片纯白之下。
远处,似乎隐隐传来若有若无的吟唱,像是哪个落魄文人在借酒浇愁:
“去岁今朝此门中,玉勒雕鞍游冶处……眼看他人起朱楼,眼看他人宴宾客,眼看他人楼塌了……楼塌了——”
歌声苍凉,在风雪中断续飘摇,终至不闻。
天地间,唯余雪落无声。
(第八十三回金樽玉碎前路茫终)
---
跋:
此一回,非独为沈墨轩一人作传,实为世间沉溺欲海者下一针砭。观沈氏之败,非败于时,非败于运,非败于小人构陷,实败于一“贪”字。贪念一起,便如堤溃蚁穴,始而细微,终至滔天。损阴德而不自知,顾此失彼而不自觉,及至大厦倾覆,虽悔何及?
金银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高堂广厦,夜眠不过八尺。然世人奔走营求,如蛾扑火,至死方休。岂不闻“积财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沈墨轩临刑狂笑,非笑他人,实笑自身:笑其聪明反被聪明误,笑其一生营求,终为他人作嫁衣裳。然斯人已逝,空留嗟叹。唯愿观者鉴之、惕之、省之,当知:
富贵如浮云,瞬息可散;
贪婪似深渊,噬人无痕。
守得心田半亩净,便是人间自在身。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