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浮世今生攻略 > 第90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页)

第90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页)

两个中年人坐在重修的水闸上对饮,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投进渠水。沈愈忽然说起往事:“当年你我在破庙分食的那个馒头,其实是我偷来的。”

林晏怔住,他始终记得那是沈愈“省下的干粮”。

“偷的是陈砚书家的粮铺。”独臂尚书笑得苦涩,“他后来现了,却偷偷把账本那一页撕了。”

水声潺潺里,林晏想起很多被遗忘的细节:陈砚书总把他批驳的奏折偷偷收回,总在他病时代写公文到深夜,总在他儿女生日时备两份贺礼——份明面,份暗地。

谷雨前后,林晏在旧衙整理卷宗。

某个漆盒里掉出串桃木手钏,正是陈砚书当年在佛寺为他求的。摩挲着磨圆的珠子,他突然现内圈刻着密麻的小字。对着日光细看,竟是漕渠上下游的暗闸位置图。

按照图示,他在某处荒废的阀室找到铁箱。箱里除了陈砚书与敌国周旋的日记,还有封留给他的信:“若见此书,则吾计成矣。茶马古道实为诱敌深入之策,望怀瑾续之。”

信纸被泪水打湿又风干,褶皱如友人临终前攥紧的掌心。

端午宫宴格外冷清。

林晏坐在曾经属于陈砚书的位置上,看宫人撒雄黄酒。圣上忽然问他:“林爱卿可知‘柳暗花明’何解?”

他尚未答话,天子已自顾自说下去:“柳树根系最深,纵使火烧刀砍,来年照新枝。”说罢赐下柄玉如意,柄身刻的正是垂柳图。

那夜他抱着如意走过御花园,看见新晋的程状元——实为程慕白幼弟——正在柳树下焚诗。纸灰飞扬中,少年对他长揖到地:“谢林叔父全我兄长忠义。”

十一

七月初七,重修漕渠的工匠现块石碑。

碑文记载着百年前某位县令自尽明志的往事,那位大人因不愿加征渠税被诬陷,临终前咬指血书:“此渠必复通。”落款竟与林晏的表字相同。

更奇的是,石碑底座藏着袋西域胡桐籽。如今这种耐旱的树木,正适合种在漕渠两岸固土。

婉娘说这是天意,林晏却想起很多个看似偶然的瞬间:他少年时随手救下的胡商,去年在狱中分给老狱卒的半个炊饼,甚至是对某个落魄书生不经意的提点。这些微小的善举像散落的珍珠,在时光里串成意想不到的轨迹。

十二

中秋夜,林晏带着新酿的渠水酒祭奠故人。

陈砚书衣冠冢前,他意外遇见了程夫人。这位始终沉默的未亡人,终于说出真相:“砚书早年遭人下毒,需定期服解药。那些人以此要挟他做许多事”

月光照亮她递来的瓷瓶,里面还剩三颗猩红的药丸。林晏想起挚友晚年总戴着抹额,原是为了遮住毒时的乌青。

“他最后求死,是为保全更多人。”程夫人将药丸撒在坟头,“包括你。”

十三

第一场雪落下时,漕渠全线通航。

林晏站在闸口看千帆竞,某个船夫突然塞给他一包晒干的桃肉。很多年前他随手救济的逃荒少年,如今已成漕帮当家。而当年陈砚书安插在敌国的暗桩,正陆续带着情报归来。

“大人看这漕渠像什么?”老船夫笑问。

林晏望着蜿蜒的水道,忽然答:“像棵大树。”

根系是无数无名者的牺牲,枝干是曲折前行的历史,而新的嫩芽,总在看似山穷水尽处萌生。就像他怀里这包桃肉,来自那棵从未结果的桃树——今年它居然结出了满树甜果。

十四

腊月二十三,林晏在旧书肆又见《异域见闻录》。

续集的扉页上,有人用朱笔批注:“丹心不必人鉴,自有天知。”书店主人说这是位独臂客人留下的,还转交给他一盆歪脖子柳树盆景。

柳树根须紧紧抓着块山石,石上刻着漕渠新图。在象征陈砚书葬身之处的标记旁,添了株细小的红梅——正是程慕白生前最爱的花。

林晏捧着盆景走回街上,听见孩童在唱新编的民谣:“柳条青,柳条长,柳荫深处是故乡”

年三十的烟花在夜空绽放时,林晏携妻登高望远。

重整的漕渠在月光下如银链闪烁,两岸新植的胡桐已抽嫩芽。山风送来远寺的钟声,婉娘忽然指着天际:“看,柳星高悬。”

那是颗从未在星图上出现的亮星,此刻静静停在柳宿旁。如同世间所有看似偶然的柳暗花明,其实都埋着漫长的伏笔——在那些不同流合污的坚守里,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善念里,在那些看似徒劳的坚持里。

林晏握紧妻子生出薄茧的手,想起《金刚经》里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人间从来福祸相倚,唯有不贪不嗔不痴,方能在山重水复处,看见云开月明。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