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六。
海棠苑张灯结彩,遍挂红绸,窗棂梁柱上处处贴着喜字。
出了海棠苑,整个姜府连一张喜字和一片红绸都没有。
吉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姜府门前的石狮子旁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朱漆大门外,花轿红得灼眼。
“快瞧,姜二姑娘出阁,这姜府姜然连个喜字红绸都没有!”
“你没听说嘛,姜二姑娘自从敲了登闻鼓后,就被姜氏除了族籍!”
“可即便是除了族籍,这可是圣上赐婚啊,姜府连个面子都不做的?”
“我可是听说,这姜二姑娘嫁的景阳侯府,与姜家不合!”
姜棠站在海棠苑门口,这院子生活了两世,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活法。
踏出这院门,便是崭新的开始。
“姑娘,吉时到了。”
身后的喜娘正要上前,却被宫里来的嬷嬷拨开手,亲自将合欢扇拿起,递到姜棠手里。
“姑娘仔细脚下。”
嬷嬷的声音不高,稳稳地扶着她肘部,“陛下赐的婚事,一步都错不得。”
姜棠跟着嬷嬷,一步一步,走出姜府。
“快瞧,扶着姜姑娘的那人看起来,像是宫里的嬷嬷!”
围观的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原本议论纷纷的人群蓦地一静。
齐刷刷地看去
众人大惊。
待到轿前,嬷嬷停下脚步,伸手掀开轿帘,扶着她的手微微用力,“姑娘,进轿吧。”
姜棠“嗯”了一声,弯腰迈进轿门。
鼓乐声响起,有人高喊起轿,花轿猛地一晃,缓缓抬了起来。
喜乐声伴随着众人议论纷纷的声音,朝着景阳侯府方向。
“姜府重不重视又怎样呢,宫中特意派了嬷嬷来,这是多少臣子嫁女都求不来的殊荣!”
“快瞧,那不是姜家的二夫人。”
众人回头,果然在姜府大门口看到了崔氏。
崔氏站在姜府大门,目光落在花轿上,静静不语,直到花轿出了巷子口,连喜乐声也听不清了。
“夫人,回吧。”
崔氏转身,姜府的大门缓缓合上,就像刚刚那场婚事不曾生过一样。
“母亲……”
崔氏脚步一顿,一转头,见姜之瑶红着眼眶站在她身后。
昨日府中还一片喜庆,一夜之间,竟拆的如此干净利索,原来是姜之瑶的手笔,呵!倒是随了极了那两个贱人!
“你我母女缘分已尽,不必如此唤我!”
“虽无生恩,可有养恩,在瑶儿心中,您永远是我的母亲。”
崔氏忽地笑了一声,可这笑意不达眼底,“我乏了,你也尽早回季府吧,好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好!”
说罢,崔氏转身走了。
姜之瑶隐在袖子下的手攥的紧紧的,今日姜棠出嫁,崔氏并未出嫁妆……早晚,这些东西都还是她的!
花轿落在景阳侯府。
今日景阳侯府的世子大婚,无论是府内来的宾客,还是府外围观看热闹的群众。
前者想一睹世子真容,后者想瞧瞧这世子病的如何。
“怎么还没有人来请姑娘下轿!”
白芷蹙眉,焦急地望向侯府内,看热闹的人很多,可是唯独不见新郎。
姜棠手持合欢扇,坐在花轿里等了半刻钟,并无人来请她下轿。
眉头微微一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