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晨光带着清冽的寒意,透过薄雾洒在市区的街道上,给青灰色的石板路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沈老太穿着一身藏蓝色的斜襟棉袄,头上裹着一条深灰色的头巾,正慢悠悠地走在前往市中心公园的路上。自从沈廷舟“死而复生”,林晚秋的食品坊生意蒸蒸日上,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围着灶台和家务转,反而多了些闲暇时间,常常独自一人来市区逛逛。
起初,沈老太只是想看看城里的新鲜玩意儿,缓解一下心中的烦闷。毕竟,以前在村里,她总觉得自己是个苦命的婆婆,儿子“牺牲”,儿媳带着孙子艰难度日,她既要操心家里的生计,又要应对邻里的闲言碎语,心中满是郁结。可自从林晚秋手撕极品亲戚,将家里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开了食品坊,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沈老太心中的那股子怨气也渐渐消散了。尤其是看到念安和念溪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更是打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市中心公园是市区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这里草木葱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天都有不少老人来这里晨练、聊天、下棋。沈老太走到公园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悠扬的戏曲声,还有老人们爽朗的笑声。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脚走了进去。
公园里的景象热闹非凡。几位穿着太极服的老人正在空地上慢悠悠地打太极,动作舒展流畅,如行云流水;不远处的凉亭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时不时出阵阵笑声;还有几位老人在树下下棋,棋盘旁围满了观战的人,气氛十分热烈。
沈老太找了个僻静的石凳坐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不禁有些羡慕。她这辈子,除了在村里忙活,就没怎么享受过这样悠闲的日子。以前,她总觉得自己是个苦命人,满脑子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想来,倒是有些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这位大姐,这里有人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沈老太耳边响起。
沈老太抬头一看,只见一位穿着灰色棉袄的老太太正微笑着看着她,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一些瓜子和花生。这位老太太头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却精神矍铄,眼神温和,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没人,你坐吧。”沈老太有些拘谨地说道。
老太太道谢后,在沈老太身边坐下,从竹篮里拿出一把瓜子,递到沈老太面前:“来,尝尝,这是我自己炒的,可香了。”
沈老太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瓜子,小声说道:“谢谢。”
“不客气,”老太太笑着说道,“我叫刘桂兰,就住在附近的家属院。你呢?大姐,你贵姓?”
“我姓沈,叫沈桂英,”沈老太说道,“我是从红旗生产大队来的,儿子和儿媳在城里开了个食品坊,我偶尔来城里逛逛。”
“哦?红旗生产大队?我知道那个地方!”刘桂兰眼睛一亮,“听说你们大队有个叫林晚秋的媳妇,开了个食品坊,生意可好了,是不是?”
沈老太心中一喜,没想到自己的儿媳在城里还有这么大的名气。她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骄傲:“是啊,那就是我儿媳。”
“哎呀!原来你就是林晚秋的婆婆啊!”刘桂兰更加热情了,“我可喜欢吃你家儿媳做的果蔬小馒头了,我小孙子天天都吵着要吃。你家儿媳可真是个能干的人,年纪轻轻就这么有本事!”
听到刘桂兰夸奖林晚秋,沈老太心中十分受用。以前,她总觉得林晚秋是个不懂事的儿媳,处处看她不顺眼,可如今,看到儿媳这么有出息,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她心中的那点芥蒂也渐渐消失了。
“还行吧,”沈老太故作谦虚地说道,“这孩子确实挺能干的,就是性子太倔了点。”
“性子倔才好呢!能干大事的人,性子都不会太软。”刘桂兰笑着说道,“我年轻的时候,性子也倔,不然也不会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
接下来,两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从家庭琐事聊到村里的趣事,又从城里的变化聊到国家的政策,越聊越投机。沈老太现,刘桂兰不仅性格开朗,而且见识也很广,和她聊天,自己心中的那些烦闷也渐渐消散了。
从那以后,沈老太每天都会来市中心公园,和刘桂兰一起聊天、散步。刘桂兰还介绍了几个和她年纪相仿的老太太给沈老太认识,她们分别是张大妈、李大妈和王大妈。张大妈性格爽朗,喜欢开玩笑;李大妈温柔贤惠,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王大妈则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别人。
沈老太很快就和这几位老太太打成了一片。她们每天早上一起在公园里晨练,然后找个地方坐下聊天,分享各自的生活趣事。张大妈会给她们讲城里的新鲜事,李大妈会教她们做针线活,王大妈则会组织大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然后轮流在各自家里做饭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天,轮到王大妈做东。王大妈的家住在一个老式的四合院里,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还有一个小小的菜园,种着一些青菜和萝卜。沈老太和刘桂兰、张大妈、李大妈一起来到王大妈家,只见王大妈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炖鸡汤,还有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来来来,大家快坐!”王大妈热情地招呼道,“今天我给大家做了点家常菜,不知道合不合大家的胃口。”
“王大妈,你这手艺也太好了吧!看着就香!”张大妈笑着说道,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嗯!味道真不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沈老太也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放进嘴里。饺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让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做的饺子。她心中感慨万千,以前在村里,她很少有机会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如今,跟着这些新朋友,她不仅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还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吃饭的时候,大家聊起了各自的家庭。刘桂兰说她的儿子在部队服役,是个军官,女儿则在医院当护士,孩子们都很孝顺;张大妈说她的老伴是个退休工人,两人育有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生活过得很幸福;李大妈说她的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如今孩子们都很有出息,她也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王大妈说她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工厂上班,孙子已经上小学了,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沈老太也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她说她的大儿子沈老大在老家种地,二儿子沈廷舟以前在部队服役,后来“牺牲”了,没想到去年竟然“死而复生”,现在和儿媳林晚秋一起经营食品坊,两个孙子孙女都很可爱,聪明伶俐。
“沈大姐,你可真是个有福之人啊!”刘桂兰笑着说道,“二儿子失而复得,儿媳又这么能干,孙子孙女也这么可爱,真是太让人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