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细雪一直翩跹到暮色四合。
随着夜幕落下,渐渐息止。
泥土比天空更早一步觉知春意,自云层中生出的雪粒一触地便化了,随落随化,化得满城尽是一片湿漉漉的寒凉。
萧廷俊披着这重湿寒的夜色一路打马回府,在门前下马时险些滑了一跤,云升和风临迎出门来,正迎到一张一脑门子官司的黑脸。
“殿下用过饭了吗?这一下雪又冷得厉害了,有清汤炖羊排,让厨房给您送来,吃一碗驱驱寒气吧。”
“要麽您先沐浴更衣,解解乏,热水已经叫人备好了。”
二人一面迎着萧廷俊往里走,一面小心地关切。
萧廷俊一言不发,摆摆手中马鞭,挥退随他出门的一衆人,啪叽啪叽地踏着庭院里湿漉漉的石板直往里走了好一阵,进到二进院,走上一段干爽的风雨连廊,才放慢了步子,朝四下看看。
府中灯火通明,庭院中也亮如白昼,一眼就能看清近旁除云升和风临外再无人影。
萧廷俊还是招招手将二人唤得更近些,又压低了声,这才问道:“苏绾绾怎麽样?”
云升和风临神情复杂地对了个眼色,还没对出个所以然,萧廷俊已急不可耐地往云升後脑勺上按了一把。
“你俩在这儿挤眉弄眼个什麽!怎麽了?说啊!”
“殿下息怒,息怒……”风临忙道,“殿下放心,全都依您吩咐的,着最稳妥的侍女片刻不离地守着她。只是刚刚有报,她足踝那道伤处似是着了风邪,过午之後有些起热,晚上只用了一点清粥就歇下了。”
萧廷俊毫不买账,“少跟我来这套。你俩眼神儿一对准没琢磨好事,说老实话!”
“殿下,我们冤枉啊。”云升苦着脸道,“我们就是觉着……您有心怜香惜玉,自然不是坏事,但那个女人,到底是从裕王府出来的,就这麽留着她,能行吗?”
昨日约莫也是这个时候,萧廷俊也是刚从晋国公那回来,将将在门口勒住马,就见一道人影自昏暗中窜出,跌跌撞撞地直朝他奔来。
随行侍卫立时将人按下了。
萧廷俊原也一头雾水,可一看到被捉上前来的人那张惨白的脸,神色蓦地一变,问也不问一声,就让人将她带进了府,单独说了好一阵子话。
云升和风临直到被萧廷俊派了差事才知道,这是裕王身边的一个侍女,在裕王府犯了大错,伺机逃出来,被裕王府的人追捕得实在走投无路,索性铤而走险,豪赌一把,奔大皇子府来了。
初听这话,云升和风临心里都是好一阵打鼓。
他们殿下俨然是认得这女人的,且是只看一眼就认得出,必定是打过不浅的交道,可别再是玉轻容那种交道才好。
他俩试探着问起时,萧廷俊道出个比玉轻容更让他俩头皮发麻的名字,“早些日子有个裕王府侍女与我闹到御前,你们还记得吧?就是这个苏绾绾。”
云升和风临的确打第一眼看她就觉着有些似曾相识,原只当是随裕王出入过的人,经萧廷俊这麽一提,才蓦地想起,就是那日早些时候在庄府门前见过。
後来也不知怎的,就闹到了御前去,後来又说是因为流日不吉闹出的一场误会。
萧廷俊那日究竟受了什麽委屈,个中内情,他们也不得而知,但只凭那一面的印象就能确信,这绝对是个比那玉轻容还要麻烦百倍的人物。
他们直觉得心惊肉跳,萧廷俊却说留她有大用,让他们慎重安顿她,暂不要与府中任何人提她的来路。
萧廷俊是个什麽脾气,他们清楚得很,正在兴头上的事根本拧不动,就算是从前庄和初能说得上话的时候,也是要缓上一缓,再慢慢来劝。
这一慢就慢过了一日。
再不劝,怕是麻烦也会像这些雪粒子一样,化进泥里,想扫都扫不除了。
“是啊殿下……”云升已硬着头皮开了头,风临忙接着劝道,“裕王一向诡计多端,眼看着您入了朝,马上要封郡王,要大展拳脚了,这女人,兴许又是他使的什麽花招,咱们可不能不防啊。”
萧廷俊一时没出声,沉着步子往前缓缓踱着。
苏绾绾自然不是来寻什麽庇护的。
那所谓逃跑,不过是个借了个名头,她是带着裕王的差事前来,奉裕王之命留在他大皇子府,协助他成事的。
协助什麽,怎麽协助,虽还没说,但已着实让他发自心底地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和裕王之间的这些往来,至今也还紧紧瞒着这些近身之人,包括云升和风临。
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让他敞开说说这些沉重又锋锐的秘密,秘密一日日压来心头,一日多过一日,一日沉过一日,压得他总是夜不能寐,梦魇缠绵,白日里还要装出一副一切如常的样子,几乎要疯了。
哪怕明知此人绝非善类,萧廷俊还是难以抗拒那种攀着她浮出水面透一口气的轻松。
这偌大的大皇子府,乌泱泱的人里,现下就只有这一个苏绾绾清楚地知道他正走的是条什麽路,能听他痛痛快快地说出那些不可告人的阴私。
“给她挪个地方吧。”萧廷俊忽道。
云升和风临刚一喜,又听萧廷俊吩咐道:“让她来我院里伺候。”
云升和风临俱是一惊,“殿下使不得——”
“瞎琢磨什麽!”萧廷俊横了他俩一人一眼,“不是你们说,这女人兴许是裕王叔的什麽花招吗?就让她到我身边来,给足她机会,看看她到底是个什麽花招,要抓就抓个人赃并获。诱敌深入,这是兵法,你俩好歹都是将门之後,不懂吗?”
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云升和风临一时绕在里头,还没绕出个头绪,又听萧廷俊吩咐。
“她那伤处,得想法子给她治一治,但不能惊动宫里。你们在外有信得过的郎中吗?”
风临还是不死心地道:“殿下,马上就是您的大日子了,这节骨眼上容不得有半点差池,要不,您同晋国公商议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