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众姐妹齐声,“都听老祖宗的。”
三夫人钱氏旁观许久,嘴巴都快抿瘪了。
她见不得大房,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明明慢待庶女,偏要做出一副大恩大德的样子。
“老太太,薛府世代书香,簪缨之家,便是庶女,也没有为人妾室的道理。打发六姑娘去端王府,好说不好听啦……”
气氛被三夫人一句话打破。
傅氏脸上难看,薛月沉的面子也挂不住。
崔老太太一口气差点上不来,“就你是个搅事精!”
薛家老太爷有三个儿子。
薛庆治靠着父辈荫庇,官至刑部尚书,在朝中算是立稳了。
薛庆廉是庶出,科举入仕,出任五品左司郎中,带两个儿子和家眷外放去了江州。
老三薛庆修最不成气,科举无望,举荐无能,至今无所事事,每天都能从三房的院里听到三夫人钱氏的大呼小叫。
可这个浪荡败家子,跟薛庆治是一母同胞。
崔老太太心疼幺儿,再不顺眼,也拿他无奈。
钱氏的性子随薛庆修,说话从来没个轻重,大房哪里不舒服,她就打哪里,从不给面子。
“老太太,儿媳也是为了薛家的脸面着想。这旁人知道的,称赞大嫂仁慈,为庶女挑了一个富贵去处。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嫂容不下庶女,蓄意作践呢。”
老太太轻咳,瞪钱氏一眼,和颜悦色地问薛绥。
“端王品行端正,深得陛下爱重。六姐儿去王府,那也是良妾,可会委屈了你?”
暗亏
皇帝“看重”。
把话放大,意味深长。
毕竟她们的姑姑薛淑妃,也曾是当今皇帝潜邸时的如夫人。
如夫人说得好听,不也是妾。
皇帝登基后,薛姑姑顺利成为四妃之一。
可惜运气不好,登上妃位不久,便不幸早产,母子皆殒。
那一胎是个小皇子,还是帝王长子。
当年宫里便有传言出来,说薛淑妃是死在了谢皇后的手上。她死前,只有谢皇后进过她的寝宫。
这也是薛家投靠端王的原因之一。
薛绥不多言语,乖顺地点头。
“老太太说得是。孙女并不委屈。”
崔老太太刚赞她乖巧,三夫人就笑了。
“老太太这就不公允了。养在外头的庶女,初初回府,心里有委屈,她敢说吗?”
她打量薛绥一眼。
“瞧瞧,这都回府多久了?也没见添一件衣裳,置一双鞋,更别说首饰脂粉。老太太,人心都是肉长的,六姐儿也是您孙女,她从头到脚可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唉这世道,真情实理无人喜,虚情假意得人心。说来说去,倒是我做三婶的嘴巴大,惹出来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