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觉得我比较难缠。”谢巍半开玩笑说。
林青青面露诧异,她跟谢巍打交道以来,还是头一次看他开玩笑了。不过对谢巍的话,林青青不太赞同,摇头说:“是您比较厉害才对。”
杨主任哈哈大笑:“不管是难缠还是厉害,粮食多要一点总是好的,林同志你可得好好谢谢巍子,他这阵子为了你的事跑上跑下费了不少工夫。”
“嗯,我也在想该怎么感谢谢同志。”林青青认真说道。
“没费多少工夫。”谢巍轻咳一声说,却没再说不需要感谢的话,转移话题说,“杨姨你找林同志有什么事?”
“哦,也不是什么大事,”杨主任被谢巍提醒想起来,说道,“还是赵春花那事,周书记之前不是说要严惩,务必让全公社以此为戒吗?”
“嗯,她们下放那天,公社各单位还组织代表去看了。”林青青想起来说。
杨主任点头:“没错,但公社妇联的陈主任说了,这还不够,她认为赵春花的事很值得讨论,让各单位、各大队妇联的干事趁着这时候组织会议,重点学习本次事件,务必要让全公社各大队的社员都知道,赵春花同志的行为是不对的,思想是有问题的,以此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妇女同志的地位和权益。”
林青青听杨主任的意思,妇联似乎是想针对这次时间,展开一次普法会议。尽管林老太逼迫养女借腹生子的事是个例,但道理都是想通的,借着这次事件谈一谈卖女儿换彩礼,溺死女
童等事件也不是不行。
不过林青青有些疑惑:“您为这件事找我是?”
“我是想着你作为当事人,来讲这个故事或许能让人更记忆深刻,所以想请你来讲这件事,当然,如果你不想出面讲这件事也没有关系,我……”
林青青毫不犹豫说:“我愿意。”
改1革开放后,那些下放农场改造的人陆陆续续会被放出来,也就是说,最多也就五六年时间,林老太母女就会被放出来了。而人都是健忘的,五六年后,谁还记得她们曾经做过的事,到时她们就能过自己的日子。
农场改造不能困住她们一辈子,但流言蜚语能。如果妇联这次会议办的成功,林老太母女必然恶名远播,几年之后就算她们出来了,也会活在阴影之下。
林青青从来都不是以德报怨的人,她很愿意为林老太母女“出名”这件事添砖加瓦。
杨主任看她答应这么快,心里也跟着松了口气,说道:“你放心,我跟徐书记商量过了,这段时间给你算工分,不让你白干活。”
这倒是意外之喜了,但林青青觉得自己受兴丰大队帮助良多,不大好意思接受,连忙推辞说:“这又不是什么重活,不用记工分的。”
“不记工分怎么行。”杨主任拍拍林青青的肩膀说,“你要是不好意思,就帮我想想这场会议该怎么来。”
听她这么说,林青青也不推辞了,说道:“我一定好好想。”
杨主任笑着点头,跟林青青约了个时间讨论这件事就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新工作t!
请吃饭
和杨主任分开后,谢巍和林青青说起换粮票的事。
知青和大队其他社员不一样,社员各自有家庭,建造了房子,粮食发下来后都是储存在地窖里。而知青大多是未婚,住在宿舍里,一间宿舍住四五个人,自然没有地方放粮食。
所以粮食收成后,知青队不会将粮食全部发下去,而是分类放在大仓库里,给各人发粮票。这粮票发到手里后,大家可以凭粮票去食堂打饭,如果需要,也可以拿粮票去总务那里兑出粮食。
“等你以后搬出去,可以一次性把粮食兑了带走。”说到这里谢巍顿了顿,林青青是个人落户到兴丰大队的,又选择了住在知青点,等她搬出去,大概率是她结婚后的事。
谢巍原本侧向林青青的脸转向前方,轻咳一声说:“我大哥和知青点这边负责人这边商量过,你以后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凭粮票在这里吃饭,不过知青点的菜都是他们自己种的,你的工分算在大队里。”
林青青听到这里问:“那……”
“大队里各家各户都有自留地,如果你愿意,可以开块地自己种菜。但你一个人,农忙的时候未必有时间照料自留地。”
不光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林青青虽然有原身的记忆,但还没真下地干过活,她也不知道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得来。而且她现在还是想找份工作,虽然这比较困难,到最后可能还是要认命下地……听谢巍话音里还有转折,林青青洗耳恭听。
“另外你也可以选择用粮食抵菜。”
林青青耳朵动了动,问:“多少粮食抵多少菜?”
“夏天一两粗粮抵三两青菜,冬天一两粗粮抵一两半,鱼蛋要贵一点,一比一兑,猪肉再贵一点。也可以拿红薯兑,但红薯兑得更少一些。”谢巍简单跟林青青说了兑换比例,又说,“但这样分到的粮食可能会不够吃。”
林青青在心里算了下比例,她饭量不大,一天大概吃六两到八两粮食。吃青菜的话,一天就是八两到一斤粮食,一年就是三百六十斤粮食。按照原著写的,她一年大概能分到三百五到四百斤粮食,如果把细粮换成粗粮,又能多几十斤粮食,再加上红
薯……一年下来粮食还能有结余。
当然,能分这么多粮食是因为原身勤劳肯干,挣的工分多。如果她没能找到工作,下地干活的话说不定肯定分不到这么多粮食。不过大队年终分红都是人六劳四,粮食就算少一点,勒紧裤腰带总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