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在秦朝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秦法以严苛的法度河繁重的赋税著称,那是三年的赋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三年的赋税,意味着他们的经济压力会大大减弱,普通家庭可以保留更多的粮食和资源。三年的粮食留存,他们足以应对灾年。

至于良田,对普通人来说就更重要了。良田的作物收获量是普通田地的三四倍,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更多的收入。黔首也许可以借此免除赋税和奖励良田的契机完成阶级的跨越。

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喜,他作为一名基层官员,因为履职勤勉而获得良田宅邸,他的家庭迅速从“耕战之家”晋升为地方小地主。

刘季看见樊哙在人群之中撒开膀子拼了命地将绳索一节一节地往上抬,连小有家资的樊哙都尚且如此,更何况贫苦的黔首呢?

他们只会更拼命。

第一个捞出来的青铜鼎被迅速送至始皇帝驾前。

始皇帝负手上前,仔细地看着青铜鼎上的每一个纹路,发自内心地愉悦。他抬起手,一寸寸抚摸着青铜鼎腹部的龙纹,也许是在河底浸润太久,触感无比冰凉。

扶苏站在始皇帝身后,注意到鼎身上斑驳着还未拭去的血渍。

也许是役夫们留下的血迹。

“彩!”李斯大笑,他率领群臣向始皇帝跪拜,声音因亢奋而发颤:“陛下,天命所归。昔日诸侯遍寻九鼎而不得,如今陛下登临天下,九鼎现世,此乃陛下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之明证。”

“传诏,泗水更名德水。”

许是已经熟练,赵高反应迅速地开始舔:“陛下圣明,周鼎现世,正是应了《吕氏春秋》中所载的水德尚黑,大秦又是水德,正所谓天命在秦。”

在场诸位大臣俱是精明,只听赵高一言,只觉得赵高慌不择路,以至于竟然提到了嬴政不想提到的“吕氏”。

《吕氏春秋》是谁编撰的?吕不韦。

吕不韦和嬴政什么关系?

是年少亲政时阻碍之一,和亲妈赵姬传绯闻的丞相。

赵高话一说出口,心中就知不好,始皇帝连日的冷落让他太着急了,人一急,就容易出昏招。

嬴政没有因为赵高的话回头,他的目光穿过冕旒垂落的玉珠,落在鼎身上飞翔的龙纹,忽而注意到西南的角落中刻纹了一只凤鸟。

他心下一动。

他转身,平淡的目光落在跪拜的众人头顶,说道:“李斯,朕命你作文一篇,将今日泗水捞鼎之事撰文传阅诸郡。”

“太史令,朕命你在此地祭祀大秦诸位先君,告知他们,朕得到了九鼎。”

“治粟内史,所有人参与捞鼎的人,按功行赏,不得有误。”

“章邯,带人清缴此次露出马脚的六国之人,杀。”

剩余八个青铜鼎被打捞出来时,月亮已经慢慢爬上天际。

泗水河岸十步一个火把,简直亮如白昼。

“走。”刘邦用力拍了拍樊哙的后背,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咱们领赏去。”

领赏台上,秦吏正在宣读名单。刘邦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却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沸腾。

起身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越过人群,望向远处高台上的始皇帝。那位天下至尊正负手而立,玄色冕服上的日月星辰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回营的路上,樊哙兴奋地数着钱串:“没想到还有赏钱,够买三头肥猪了!刘季,今晚可得好好吃一顿。”

“这匹料子好,回去拿给娥姁做衣裳。”刘季摸着赏赐下来的绢帛,眼中也是难掩兴奋。他比常人还多一项赏赐,因为阻拦有功——他升官儿了!

县令来访(重修)方才下过一场朦胧的……

方才下过一场朦胧的小雨,植物们喝饱了水,枝叶被冲去灰尘,展露出惊人的绿意。

县令背着手带着几个下属在柯络人的地盘松散惬意地转悠。

安在他前方一个身位引路。按理来说,像县令这样的一地长官,来柯络人的族地,应当是由林凤至来会见的。但她近来与墨家弟子胜宽不知在研究什么,忙得不可开交。

安知道这孩子总有许多奇思妙想,也总能将这些奇思妙想一一付诸实践,也就随她去了。

县令来了,她从织室出来接待便是了。名义上,她依然是柯络人的族长。

虽不知县令此行目的,安却也自如地领着县令一行人在族中探视这段时日柯络人的发展。因为就这些时日柯络人与县令合作的经验来说,县令是一个追求上进和政绩的人,林凤至能给予他的远远超出他的想像。林凤至尊敬安,他也不会给安不痛快,进而影响两人的合作。

朗朗书声自一间敞亮的屋子里传来,县令一时惊奇,循声望去,只见是一群小萝卜头在屋子里读书习字。教授的人年纪也不大,是个小少年,严肃着一张脸,在身后的木板上写下一个个小篆。

那些孩子也不知为何,学习热情饱满,一个个的居然兴高采烈。

县令大为惊奇。

他自己是读过书的,读书这种事,哪儿有那么有趣,他就是读不下去才投笔从戎,在以军功爵制为主要上升通道的秦国闯出一个官位。他的孩子现在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哪日不是苦巴巴地向先生请安。

真是奇哉怪哉。

不过,能够识字读书,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是极为难得且珍贵的一件事。在秦朝,军功爵制是主要的上升通道,但担任文职官吏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识字,是进入这条通道、获得权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敲门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