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在秦朝 > 第103章(第2页)

第103章(第2页)

章台宫烧着地龙,扶苏手脚却发凉。

此刻他的头颅紧贴宫砖,他慢慢抬首,望向御座上的始皇帝,他说:“臣有失。儿臣监农政而吏害稼,虽非亲为,其罪在臣。请削封三百户,夺车骑仪仗,以谢天下百姓。

“臣有罪。罪在耳目壅塞,罪在德薄招谀,罪在惑乱黔首。儒生假臣之名倡‘守节明时’,此乃曲解天时也。陛下扫六合正四时,今即煌煌大清明时,何待之有?儒生所言臣‘施仁政于井陌’,一派胡言。关中冬麦抽芽皆是因陛下与神使授新法与农具,谁人不知?

“还请父皇明察。”

扶苏再次深深叩拜。

始皇帝的耳目早已经告诉过他,扶苏巡视之时始终强调“陛下常忧民食”、“皇帝垂恩”等等话语。嬴政也自信只要他在一日,普天之下无人敢做造反的事儿。

扶苏这几月的行为处事,始皇帝实际上是满意的。

他以试点渐进、赏罚并用的原则推行种植冬麦,符合大秦“询名责实”的传统。看来,即便是更偏向儒家,他也在不自觉当中对法家治理术运用合格。

此外,他调和了基层官吏与黔首之间的关系,又擅于用新的东西去推动冬麦的种植。

譬如纸张的运用就恰到好处。

但是,他过仁近懦。

他过于仁厚,处理事情无法兼具法家铁腕与战略雄心。

仁善得不像他们老赢家的。

始皇帝有些失望:“朕是让你说如何处置那县令和儒家。”

扶苏所有的话,都是对自己的惩戒。甚至于之前提出的种植麦种事宜当中,也没有对种植失败的惩罚。

县令误了农时,导致一县黔首希望落空,不该罚吗?儒家敢在关中三老宣扬这等动摇国本的话,也不该罚吗?

“该令并非不知法,而坏冬麦深重厚壅。其心可诛。治下黔首来年春夏本可有冬麦收割以缓解青黄不接之苦,如今却被毁于一旦。臣以为,按照大秦律令,应当罚俸免职。”

始皇帝屈指轻叩案几,脸色慢慢变得阴沉。

“至于儒家,臣以为”扶苏闭目,显然也被接下来要说出口的话语折磨得不轻,终于,他咬了咬牙:“臣以为天下初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都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若是动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儒家如此行事,臣不知情,却也受到了他们的惠及。推行冬麦一事,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若是全部涉事人员都要处置,臣臣只怕不妥。臣恳请陛下,让他们戴罪立功!”

涉事的儒生太多了。从淳于越到他的弟子,谁都参与其中了。扶苏也不知如何为他们开罪了。

始皇帝站起身,将鹦鹉放到鸟笼之中,踱步到扶苏身前。

玄色衣角停留在扶苏指尖一寸。

“扶苏,有一件事儒家说对了。朕以法家为体,却并非对其余诸家弃之不用。三老为何那么快与儒家勾连,因为底层的管理确实用的儒家的方式去管理。法家为体,百家为用,你为何拘泥于儒家?

“朕还没立你做太子,儒家就敢为你张目,若是真立你做太子,朕是不是也不必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