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无数的意思 > 橄榄山的回响(第1页)

橄榄山的回响(第1页)

第一章:耶路撒冷的晨雾

公元年的逾越节前夜,耶路撒冷的晨雾还没散尽,十二岁的约拿单就背着藤筐穿梭在西墙下的小巷里。筐里的无花果沾着晨露,是他清晨从城外橄榄山脚下的果园摘的——按照母亲的吩咐,这些果子要送去给住在上城的祭司约书亚,换些大麦粉回来做逾越节的无酵饼。

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水浸得暗,巷子里飘着各家烤饼的香气,偶尔有穿白色亚麻长袍的法利赛人走过,腰间的流苏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约拿单缩了缩脖子,把藤筐抱得更紧些——他总怕那些戴深蓝色头巾的法利赛人盯着他看,他们的眼神像圣殿里的铜秤,能称出人心底藏着的念头。

“约拿单!”

巷口传来熟悉的呼喊,是邻居家的撒母耳。十六岁的少年正靠在石墙上,手里攥着一根橄榄木杖,杖头刻着小小的大卫之星。他冲约拿单挤挤眼,压低声音说:“跟我去汲沦谷那边,有人在那里讲道,好多人都去了。”

约拿单犹豫着摇头:“母亲让我送完无花果就回家,她说最近城里不太平,罗马人的兵又在城门加了岗。”

“怕什么?”撒母耳拉过他的胳膊,声音里满是兴奋,“那人不一样,昨天我去听了,他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还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比圣殿里那些祭司讲得清楚多了。他叫耶稣,听说是拿撒勒来的。”

“拿撒勒?”约拿单皱起眉,母亲曾说过拿撒勒是“没有好无花果”的地方,那里的人连圣殿的祭礼都很少参加。可撒母耳眼里的光让他动了心——自从三年前父亲在罗马人的征税冲突中被打死,他就很少再见过有人这样眼里有光了。

藤筐被暂时藏在撒母耳家的柴房里,两个少年沿着城墙根往汲沦谷跑。晨雾渐渐散开,阳光洒在橄榄树的叶子上,像撒了一层碎金。谷边的空地上已经聚了不少人,有穿粗布衣服的农夫,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几个背着卷轴的文士,都围着一个站在石头上的人。

约拿单踮起脚尖望去,那人穿着洗得白的蓝色长袍,头和胡须都带着些尘土,却一点也不显得邋遢。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泉水一样能流进人心里,连谷里的风声都好像静了下来。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耶稣抬起手,指尖指向天空,“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人群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戴皮帽的商人忍不住喊道:“若是这样,我们岂不是要被人欺负死?罗马人征重税,祭司要奉献,再这样忍让,我们还有什么活路?”

耶稣看向那商人,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温和:“我不是叫你们软弱,是叫你们心里有力量。你们看天上的飞鸟,不种也不收,天父尚且养活它;野地里的百合花,不劳苦也不纺线,尚且比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更美丽。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约拿单忽然想起父亲死前的模样。那天罗马士兵来收税,父亲说家里只剩最后一袋麦子,要留着给约拿单做饼,士兵就用长矛刺穿了父亲的胸膛。他当时躲在门后,看着父亲的血染红了石板路,心里满是恨,恨罗马人,恨那些不帮父亲的邻居,甚至恨没有保佑父亲的上帝。

可此刻听着耶稣的话,他心里的恨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揉了揉,没那么尖锐了。他看见耶稣弯腰摸了摸一个瘸腿的小孩的头,那孩子竟然慢慢站了起来,还走了两步,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哭着磕头,周围的人都出惊叹的声音。

“他是先知吗?”约拿单小声问撒母耳。

撒母耳摇摇头,眼睛却一直盯着耶稣:“不知道,但他说的话,我听懂了。”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耶稣结束了讲道,人们围着他问这问那,他都一一耐心回答。约拿单跟着人群往前走,想离他再近一点,却看见几个穿红色军装的罗马士兵从远处走来,为的人腰间挂着短剑,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色。

“散开!都散开!”士兵用拉丁语喊道,手里的鞭子在地上抽了一下,“不许聚集,再聚就把你们都抓去见总督!”

人群一下子乱了,大家纷纷往后退。耶稣却没有动,他看着那些士兵,轻声说:“你们也是天父的孩子,不要用鞭子对待自己的弟兄。”

士兵头领愣了一下,好像没料到有人敢这样跟他说话,他拔出短剑,剑尖对着耶稣的胸口:“你是谁?敢在这里教训我?”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约拿单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见撒母耳紧紧攥着橄榄木杖,指节都白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紫色祭司长袍的人从人群里走出来,是约拿单要送无花果去见的祭司约书亚。他对着士兵头领行了个礼,笑着说:“大人,这只是个乡下的传道者,不懂规矩,我会带他去圣殿解释,您先忙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士兵头领哼了一声,收起短剑,瞪了耶稣一眼,带着手下走了。人群慢慢散去,约书亚转向耶稣,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拿撒勒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罗马人最忌讳百姓聚集,你这样会给我们犹太人带来麻烦的。”

“我只是在传天父的道。”耶稣平静地说。

“天父的道?”约书亚冷笑一声,“圣殿里的律法才是天父的道,轮不到你来随便解释。你再这样下去,不仅会被罗马人抓,还会让祭司团容不下你。”

耶稣没有再说话,他看向橄榄山的方向,那里的橄榄树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为谁叹息。约拿单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耶路撒冷是上帝的城,却总有人把上帝的殿变成买卖的地方。”他看着耶稣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人可能就是来把上帝的道找回来的。

撒母拉拉了拉约拿单的胳膊:“我们该走了,再晚你母亲该着急了。”

约拿单点点头,却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耶稣还站在石头上,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披了一件金色的衣裳。他忽然觉得,这个逾越节,可能会和往年不一样。

第二章:无酵饼的秘密

约拿单抱着换回来的大麦粉回到家时,母亲米利暗正坐在院子里的石磨旁,手里搓着面团。她的头里已经有了不少白,脸上的皱纹比去年又深了些,看见约拿单,她放下手里的活,摸了摸他的额头:“怎么去了这么久?是不是又贪玩了?”

“没有,母亲,”约拿单把大麦粉放在石桌上,“我去汲沦谷听一个人讲道了,他叫耶稣,讲得可好了。”

米利暗的手顿了一下,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些担忧:“是不是拿撒勒来的那个?昨天我听邻居说,他在会堂里跟文士辩论,还说自己能赦免人的罪。”

“是啊,他还治好一个瘸腿的小孩呢!”约拿单兴奋地说,“他说我们不要恨人,天父会养活我们,就像养活天上的飞鸟一样。”

米利暗却轻轻叹了口气,她拿起石磨旁的陶罐,倒了些水在大麦粉里,慢慢揉着:“约拿单,你还小,不知道人心的复杂。祭司们说他违背律法,罗马人把他当麻烦,这样的人,我们离远些好,免得惹祸上身。你父亲已经不在了,我不能再失去你。”

约拿单低下头,没再说话。他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死后,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每天天不亮就去城外的菜园摘菜,傍晚还要去西墙下的市场卖,日子过得有多难,他都看在眼里。可他忘不了耶稣的眼神,那样温和,好像能看透他心里的所有委屈。

接下来的几天,约拿单总能在城里的不同地方看到耶稣。有时在毕士大池边,他治好一个躺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有时在圣殿的外院,他赶走那些在殿里做买卖的商人,推翻了兑换银钱的桌子,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还有一次在加利利湖边,约拿单跟着撒母耳跑了老远去看,耶稣坐在船上,对着岸上的人讲道,还让门徒们下网捕鱼,结果捕到的鱼多到网都快破了。

城里的人分成了两派,有的人说耶稣是弥赛亚,是来拯救犹太人的;有的人说他是骗子,是被魔鬼附身的人。祭司们每次提到耶稣,都带着咬牙切齿的恨,说要找机会除掉他;罗马人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出大动静,就懒得管。

逾越节到了那天,米利暗早早起来做无酵饼。按照规矩,逾越节的无酵饼不能有一点酵,因为酵代表着罪恶,要把家里所有的酵都清理干净,才能纪念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来不及让面团酵就带着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