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入傅家坝
林薇站在傅家坝菜场的入口,鼻尖萦绕着一股复杂的气味——新鲜蔬菜的清冽、水产区的腥气、肉类的油腻,还有混杂其中的汗水与烟火气。她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手中的员工证,证上“市场管理员”五个字让她既紧张又期待。
三十岁的林薇,此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行政,朝九晚五,日子安稳却也乏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傅家坝菜场招聘管理员,鬼使神差地投了简历,竟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offer。家人朋友都不理解,放着好好的办公室工作不干,跑去菜场“接地气”,可林薇却觉得,这或许是她人生的一次转机。
傅家坝菜场是市里有名的老菜场,盘踞在老城区中心,周边小区密集,客流量极大。菜场里摊位众多,鱼龙混杂,既有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也有刚入行的新手,关系错综复杂。林薇的直属领导是菜场经理老周,一个头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男人,说话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小林啊,傅家坝可不是好待的地方,”老周领着林薇在菜场里转悠,边走边说,“这里的摊主个个都精明得很,你刚来,可得多听多看少说话,别轻易得罪人。”
林薇点点头,目光却被周围的景象吸引。左边的蔬菜区,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大妈正大声吆喝着:“新鲜的青菜,刚从地里拔的,便宜卖咯!”她手脚麻利地给顾客称菜、找零,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右边的水产区,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拿着网兜捞鱼,水花溅了他一身,他却毫不在意,嘴里还哼着小曲。
突然,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菜场的喧闹。林薇和老周连忙走过去,只见水产区的张老板和隔壁卖海鲜的刘姐正吵得面红耳赤。
“你凭什么把水箱挪到我这边来?占了我的位置不知道吗?”张老板指着刘姐的水箱,怒气冲冲地说。
刘姐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谁占你位置了?这地方本来就没划清楚,我放这儿怎么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摊主和顾客。老周皱了皱眉,走上前咳嗽了一声:“别吵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像什么样子!”
张老板和刘姐见老周来了,气焰稍减,但还是不服气地瞪着对方。老周看向林薇:“小林,你刚来,正好练练手,处理一下这个事。”
林薇心里一紧,她从来没处理过这种纠纷,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她知道,这是她的工作,不能退缩。她定了定神,走到两人中间,微笑着说:“张老板,刘姐,别生气了,有话好好说。咱们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伤了和气多不好啊。”
张老板哼了一声:“不是我要生气,是她太过分了!”
刘姐也说:“明明是他不讲理!”
林薇耐心地听着两人的抱怨,等他们说完,才开口道:“我看这样行不行,咱们一起去看看摊位的划分线,按照规定来,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要是划分线不清晰,咱们再一起商量怎么调整,你们觉得呢?”
张老板和刘姐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周围的摊主也纷纷劝道:“是啊,按规定来,别吵了。”“小林说得有道理,一起去看看划分线吧。”
在众人的劝说下,张老板和刘姐终于同意去看划分线。林薇跟着他们来到摊位后面,果然,地上的划分线因为常年磨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林薇找来粉笔,根据菜场的原始图纸,重新画出了清晰的划分线。
“你们看,这是张老板的位置,这是刘姐的位置,以后大家都按照这个线来摆放东西,怎么样?”林薇指着地上的线说。
张老板看了看线,又看了看刘姐,嘟囔道:“行吧,这次就听你的。”
刘姐也点了点头:“算了,不跟他计较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林薇松了一口气,心里也有了一丝成就感。老周拍了拍她的肩膀:“不错啊,小林,第一次处理纠纷就这么顺利。”
林薇笑了笑:“都是大家配合。”
然而,林薇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她在傅家坝菜场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更多的困难还在后面等着她。
第二章:暗流涌动
入职半个月,林薇渐渐熟悉了菜场的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她就来到菜场,检查各个摊位的卫生情况、商品质量,处理摊主和顾客之间的纠纷。虽然工作辛苦,经常要面对各种琐碎的事情,但林薇却乐在其中,她觉得这份工作充满了烟火气,也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天早上,林薇正在蔬菜区检查,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的大学同学王浩。王浩穿着一身名牌西装,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和菜场的环境格格不入。
“王浩?你怎么在这里?”林薇惊讶地问。
王浩看到林薇,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林薇?真巧啊,我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我是来考察一下,我们公司想在这里投资一个项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薇疑惑地问:“投资项目?什么项目?”
王浩凑近林薇,压低声音说:“我们公司想把傅家坝菜场改造一下,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生鲜市,环境更好,管理更规范,你觉得怎么样?”
林薇心里一震,傅家坝菜场是老菜场,很多摊主都在这里经营了一辈子,要是改成生鲜市,这些摊主怎么办?她皱了皱眉:“这个项目,菜场的领导知道吗?”
王浩点点头:“我们已经和菜场的上级部门谈过了,他们很支持。不过,还需要和菜场的摊主们沟通一下,争取他们的同意。”
林薇沉默了,她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肯定会在菜场引起轩然大波。
果然,没过几天,菜场要改造的消息就传开了。摊主们纷纷议论纷纷,反应各不相同。
蔬菜区的李大妈是菜场里的老摊主,经营蔬菜摊已经三十年了。她听到消息后,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啊?我一辈子都在这儿卖菜,要是菜场拆了,我去哪儿啊?”
水产区的张老板却有些心动:“改成生鲜市也好,环境好了,顾客可能会更多,而且管理规范了,也不用天天担心有人找事。”
卖肉的王师傅则态度强硬:“我不同意!这菜场是我们的根,凭什么说改就改?我在这里卖了二十年肉,老顾客都认我这儿,改成市,我还怎么做生意?”
摊主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改造,认为改造后能改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顾客;另一派则反对改造,担心失去赖以生存的摊位,或者不适应市的经营模式。
林薇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她理解摊主们的担忧,也知道改造对菜场的长远展有好处。老周把林薇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小林,现在菜场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摊主们意见不统一,这个事不好办啊。上级部门催得紧,让我们尽快拿出方案,你有什么想法?”
林薇想了想,说:“周经理,我觉得我们不能强行推进改造,得先了解摊主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不如我们开一个座谈会,让摊主们畅所欲言,把他们的顾虑都提出来,然后我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和投资公司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老周点点头:“嗯,你说得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明天上午开座谈会,你负责组织一下。”
第二天上午,座谈会如期举行。菜场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摊主,气氛十分紧张。林薇主持会议,先介绍了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请摊主们言。
李大妈第一个站起来,声音哽咽:“我求求你们,别拆菜场好不好?我年纪大了,没什么文化,除了卖菜什么也不会。要是菜场拆了,我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了。”
王师傅也站起来,激动地说:“我们在这里经营了这么多年,付出了多少心血?现在说改造就改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改成市,租金肯定会涨,我们小本生意,根本承受不起!”
支持改造的张老板也忍不住开口:“我觉得大家也别太抵触,改造不一定是坏事。你看现在的菜场,环境多差啊,夏天又热又臭,顾客都不愿意多待。改成生鲜市,有空调,又干净,顾客肯定愿意来,我们的生意也能更好。至于租金,我相信投资公司会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不会涨太多的。”
张老板的话引起了一片争论,支持和反对的摊主们又吵了起来。林薇连忙制止:“大家别吵了,有话慢慢说。我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为了听取大家的意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大家的想法都很重要,我们都会认真考虑。”
座谈会开了一上午,摊主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建议,林薇都一一记录下来。会后,她和老周整理了摊主们的意见,现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摊位安置、租金价格、经营模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