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月牵着儿子走进去,跟知青点差不多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院落里飘出木屑香。
院里身形略微佝偻,但身板还算强硬的老人眯眼刨着榆木板,见人来了,手里刨子顿了顿,粗糙的手抹了把额头的汗:“知青点的娃娃吧?”
看着人眼生,只能是今天来的知青。
黎青月没说话,他们家也不算知青,也不是要劳改的,除了身份和知青不同,其他一切与知青一样。
见大爷的干活的模样便知道这就是李会计的老爹,直接了当:“大爷,能做柜子和桌凳吗?”
“能,你想啥时候要?”
“越快越好,我们今天刚来什么都没有。”黎青月毫不避讳的将自己的囧境道出。
“我家还有些家具,你看看要不要?”李老头今年快七十了,家里儿子不让去队里干活,他不想在家白吃饭,每天就在家里做些家具,挣点小钱。
不过这也不少了,一个青壮年干满十公分一天也才五毛钱,公分换了粮食就只剩下一小半,东北还有长达四个月的猫冬,这期间干不了一点活,能挣的公分就更少了,一年到头一家人能攒着一百来块钱就很不错了。
黎青月一听立马应声答应。
老李头放下刨刀,带着母子俩来到另一间屋子,里头整齐放着不少家具:“你瞧瞧看得上哪个,我这都是用樟木做的,放心使就是放十年衣裳都不带长霉的。”
黎青月也是见过好东西的,知道人没哄她,东西是好的,挥了挥手:“肉宝过来,看看你喜欢哪个?”
“这是你弟弟?”小肉宝不说话一直乖乖的窝在黎青月身边,都快忽略他了,李老头问。
不等黎青月说话,小肉宝不干了,站在他妈妈面前,小嗓音拔高:“才不似,是偶麻麻!”
他才不是弟弟呢!
她是妈妈呀!
李老头见自己说错话了跟小家伙道歉,怪他自己眼拙,不过这姑娘长得还真年轻,一点没看出来都当娘了。
黎青月见东西都是好的,最后选了两个炕柜,一个炕桌,一个饭桌外加两条凳子,还有三个小凳子。
大爷看她选好东西又问:“炕席要不要?”
他们大队条件好,每年过来的知青不少,这事也算干出了门道,每到知青来村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忙活,或多或少都会来他这里买点东西。
大爷打开炕席给人看,黎青月正发愁今天晚上怎么睡觉呢,他们在京市睡的是床,倒是见过炕但从没睡过,土坯做的炕睡一晚起来,人都要变成土人。
他们没带多少行李,盖的也只是带了一番小薄毯子,看见炕席眼睛都亮了:“大爷,这炕席我们要。”
母子俩选东西的时候,李家的儿媳妇回来就找人,生怕他公爹一闲下来又去干活了:“爹,你在家吗?”
“在哪,我带人看木头。”
李老头的儿媳妇李婶子闻声而来,知道来人肯定是今天接回来的知青,只是没想到姑娘长得这么水灵,要比那苏知青好看太多了。
黎青月见人过来,微微点头,等儿子把自己选好的小箱子捧过来:“大爷这里一共多少钱?我这里还有点红糖。”
李婶听黎青月有红糖,拼命给他公爹使眼色,她大闺女马上就要生了,有了红糖正好给她补补,这红糖可是好东西。
李老头怎么不知道自己要生孩子的大孙女,不占便宜道:“给十五块钱就行了。”
李婶子看着手里的红糖,脸上的喜滋滋,这东西可不容易,他们家给知青做了不少东西,还是第一次收到红糖。
大方道:“你们喜欢这么小凳子,再选几个。”
李老爷子没有反对,继续回到院子刨木头。
黎青月不想看人是真心送自己东西,但也不好占人便宜,这东西在城里至少要花大七八十,还要票。
不过李婶子就不这么觉得了,这木头是从山上砍的,没花一分钱就是废个时间的事,见黎青月不拿她自己给人拿了好几个小凳子,这凳子他们家多的很,都是用废弃的木头做的不值钱。
“李婶我这东西能不能先放你们这里一会儿,我等会在过来拿。”
李婶欣喜道:“不用,等我大儿子回来,我让他用板车给你送知青点去。”
黎青月开心,东西不用自己拿了。
李婶对黎青月非常热情,让她有什么事就过来找她。
黎青月指了指李家的菜园子,欲言又止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她一进院子就看上了院里的菜了。
“李婶我能不能跟你买点青菜?”他们家刚刚来什么都缺,她空间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青菜,因为放不久。
李婶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还用买什么,我给你摘。”说完院子里的菜都掐了个遍。
他们家院子大,她每年在院子里种的青菜就够吃了,因为种在家里,能时时顾着所以长得很好,结的瓜果也多,还找出一个菜篮子让黎青月拿走。
黎青月见人这么热情,光是一篮子的青菜就够他们家吃几天了,从口袋抓了一把奶糖给李婶。
两人相互推辞,直到黎青月郑重道:“李婶你不收,这菜我就不要了。”
“你这孩子。”李婶怪嗔。
黎青月见人收下了,提着一篮子菜走了。
整理房间
黎青月带着儿子回去时路过之前的槐花树,那几个孩子还在树下玩着陀螺,小肉宝很感兴趣,黎青月陪儿子凑过去看了一好会儿。
等走回到知青点时刚好下工,院里都坐满了人休息,黎青月跟他们都不认识,略过他们回后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