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追着问。
张云雷立刻摇头,语气斩钉截铁:“球鞋绝对不行!”
“哦?那要是你想这么穿,师父会同意吗?”蔡康永好奇道。
“不会,他绝对不会同意。”张云雷笃定地说,又补了句实在话,
“我估摸着,我要是真穿球鞋配大褂上台,不用等师父说我,师兄弟下台就得先跟我急。”
蔡康永了然地笑了:“所以你给自己的世界留的弹性很小?”
“对,我就是个老古板。”张云雷倒也坦诚,带着点自嘲。
“其实你要是愿意试试改变,比如穿大褂配球鞋,说不定能给别人开拓点新空间呢?”蔡康永轻声建议。
张云雷却认真地反问:“您说的改变,就是穿大褂配球鞋吗?”
“在我看来,这真的是件特别小的事。”蔡康永解释道,“穿球鞋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小程度的改变了。”
张云雷眉头轻轻蹙起,语气里满是对相声的敬畏:“可在我这儿不一样。
我要是穿大褂配球鞋,会觉得自己不尊重它——就像不尊重能让我吃饭的东西一样,更不尊重相声。
我真的会这么想。”
“ok。”蔡康永点点头,话锋一转,“那要是往内容上变呢?
比如在相声里加入更多脱口秀的元素,不用学逗唱那套,改用别的方式表演,以你的标准,会不会觉得更离经叛道?”
张云雷坐直了些,语气带着专业的分辨:
“好多人觉得相声和脱口秀像,其实它们完全是两条路子,用的技巧也不一样。”
“你看过脱口秀表演?”蔡康永问。
“看过,太看过了!”张云雷点头,随即想起自己跨界唱歌的经历,顺势举例。
“就像我最早觉得唱歌简单,心想‘我会唱曲艺、戏曲,相声专场也唱过歌,只要不走调、跟上节奏就行’。
可真踏进去才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总忍不住用传统的声技巧唱,当时刘卓老师就跟我说‘你不能这么唱,再这么唱,还是在唱传统的东西,得把你的唱腔忘掉’。”
“是用传统唱腔唱流行歌不行?”蔡康永追问。
“不是唱腔,是声位置。”张云雷解释道,“传统曲艺的声,用丹田、脑后音多,鼻腔共鸣也重。”
“昂。”蔡康永认真听着。
“传统唱腔里,鼻腔共鸣用得特别多。”张云雷补充道。
“就像你师父唱京剧那样,对吗?”蔡康永联想到熟悉的场景。
“对。”张云雷点头。
“那唱歌的声位置呢?”蔡康永又问。
“完全不一样,差得远呢。”张云雷答道。
“那老师是怎么帮你改的?”蔡康永好奇道。
“先从吐字声改起。”张云雷回忆道。
“他说‘真要唱歌,字不能像唱戏那么咬’,我才反应过来‘哦,对,现在是在唱歌,不是唱曲儿’。”
蔡康永话锋又绕回脱口秀:“那要是你师父给你派任务,让你做一场脱口秀,怎么样才能让你愿意尝试?”
“我可能会试试,但先得问师父‘这事儿该怎么弄’。”
张云雷思索着说,“我猜他会让我‘去问专业的人’。
然后我就真的会找懂脱口秀的人请教,问问他们‘这行的巧劲儿在哪儿’。”
“脱口秀得自己写稿,这点你能接受吗?”蔡康永问。
“自己写稿可以,我还能找几个人一起商量着写。”
张云雷说着,话锋一转,“但对我来说,最难的肯定是‘别用说相声的语气说脱口秀’——怕一开口就串味儿。”
“是这样。”蔡康永认同道。
张云雷轻轻点头,应了声“嗯”。
“而且除了写稿,脱口秀还得传递明确的观点。”蔡康永继续说,
“比如你想表达‘女生不必都瘦’,就得写一篇oo到oo字的稿子,从头到位把这个观点说清楚,这跟相声像吗?”
“有点像,但还是不一样。”
张云雷坚持自己的判断,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