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除夕夜,果嘉是年三十前一天才回到的家。
汕尾的年味儿,就像那温暖的海风,带着淡淡的油香,轻轻地吹拂着每一个角落。
在腊月三十的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窗外就传来了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这声音如同新年的使者,宣告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即将到来。
伴随着鞭炮声的,还有各家各户用高压锅煮猪脚时出的“嘶嘶”声。
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独特的交响乐,将整座小城从睡梦中唤醒。
我慵懒地趴在床头,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手机屏幕亮着,是张云雷在凌晨来的消息:“嘉嘉,醒了记得吃早餐哦,吃点热乎的,多穿点衣服,别着凉啦。”
看着这条消息,我的指尖不由自主地划过屏幕,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正想回复他时,突然,楼下厨房传来妈妈的呼喊声:“嘉嘉,快过来帮忙呀!等一下你爸爸和哥哥要回老家去拜祖宗呢。”
听到妈妈的呼喊,果嘉连忙应道:“来了来了!”然后迅洗漱完毕,顾不得和张云雷多说什么,回来他‘我要去忙了,爱你哦’就急匆匆地奔向厨房。
一进厨房,果嘉就看到了摆在桌上的各种食材,这些都是用来拜祖宗的。
有三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上面还撒着葱花和香菜,香气扑鼻;还有一大盘猪脚,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马鲛鱼丸则被盛放在一个精致的小碗里,颗颗圆润饱满;荷兰豆炒腊肠也已经炒好,翠绿的荷兰豆搭配着红红的腊肠,色香味俱全;一整个盐焗鸡鸡腿,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散出阵阵香味;最后是一块巨大的鳗鱼,看起来十分肥美。
果嘉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食物一一装进专门拜祖宗的碗和盘里。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碗和盘子,生怕把它们弄坏了。
与此同时,陈景和与张爸爸正在别墅的院子里忙碌着。
他们一边贴对联,一边谈笑风生,整个院子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厨房里,各种食材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浓郁得仿佛能化不开。
盐焗鸡的咸鲜、腊肠的油润、米粉的热气,一起扑面而来,让果嘉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
果嘉踮起脚尖,试图够到橱柜里的青花瓷盘。
她的指尖刚刚碰到那冰凉的瓷沿,就听到妈妈在旁边轻声说道:“小心点,这盘子可是你奶奶传下来的,拜祖宗的时候可得用最体面的家伙才行。”
她吐吐舌头,把的猪脚码进盘里,琥珀色的酱汁顺着肉缝往下淌,和旁边雪白的马鲛鱼丸相映成趣。
“对联贴歪啦!”果嘉的声音突然从屋子里传出来,打破了院子里的宁静。
她像只好奇的小鸟一样,探出脑袋,朝着院子里大喊。
院子里,陈景和正站在一张红色塑料凳上,小心翼翼地贴着对联。
这张凳子,广东人都叫它“广东省省凳”,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是广东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工具。
果嘉的爸爸则站在不远处,仔细地检查着对联有没有贴歪。
陈景和手里拿着浆糊,浆糊还沾着一些纸屑,他一边对着门框上的红联比划着,一边仰头笑着对果嘉说:“你这丫头,眼睛可真尖啊!快过来帮我看看,左边是不是再挪半寸会更好看些?”
果嘉听了,连忙放下手里的盘子,像只小兔子一样,轻快地跑了过去。
她站在陈景和旁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按着对联的边缘,仔细地对齐。
阳光正好穿过院子一角的榕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三人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幅温馨的画面。
而那红纸上“福”字的金边,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给这个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氛围。
就在这时,果嘉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她打开一看,原来是张云雷来的一条消息。
张云雷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他家的灶台,锅里正冒着热气,显然是在煮汤圆。
配文写着:“我妈煮了汤圆,给你留了芝麻馅的还没煮,等年后见面给你带哦。”
果嘉笑着回复“好呀”,转头就看见爸爸拿起篮子,哥哥拎着鞭炮和香烛,张妈妈走过来叮嘱道:“你们注意安全,车慢点开,过年了车多,多吃点,别冻着,你们拜完祖宗回来我们就可以吃年夜饭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果爸爸和陈景和在中午点的时候回到了家。
一进门,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浴室,想要洗去一身的疲惫,换上干净舒适的衣服。
与此同时,果嘉正在厨房里忙碌着。
她细心地清洗着晚上半夜要吃的斋菜,有翠绿的菠菜、切成薄片的萝卜干、软糯的橄榄、小巧可爱的菜头丸,还有那充满豆香的豆干(汕尾话,豆腐类)。
这些食材在果嘉的手中变得更加水灵,仿佛在期待着被端上餐桌的那一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果妈妈早已炒好了丰盛的年夜饭,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