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对逃亡之人抓捕极严,三五年劳作都是轻的。
就算从军,也是最卑贱的徒卒,温饱都不能保证,更别说杀敌立功了。”
“我记住了。”
赵延年顿了顿,又道:“阿嫂想回去吗?”
“我是个妇人,岂能自作主张,当然要听仆朋的。”
王君曼低头看着已经睡着的小鹿。
“如果他也愿意,当然是回汉朝更好。
虽然汉朝过得也苦,比起草原,还是好一些的。”
“好,到时候我和仆朋说说,争取一起走。”
赵延年没有细说赵归胡的想法,他现在也不清楚赵归胡离开於单之后,是打算回汉朝,还是回右大将麾下。
看他那意思,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
两天后,大雪停了。
於单开始向单于庭进军。
一路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於单的妥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准备的武力甚至都没有发挥的机会。
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刀剑无眼,一旦打起来,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事。
武艺再好,毕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
尤其是面对漫天箭雨时。
几天后,於单到达单于庭。
出乎赵延年的预料,单于庭出人意料的寒酸。
如果没人告诉他,这就是单于庭,他就从城中经过,也不会知道这是匈奴人的单于庭。
一个土坡之上,孤零零的立着一座小城,方圆……也就一个小区大小,十几幢楼的那种。
城墙也不高,大概一丈左右,夯土筑城,中间夹着砂石、树枝杂草。
城墙也很窄,勉强能走人。
怎么说呢,和赵延年前世参观过的古城遗址差不多。
问题是,这单于庭还在用,并非遗址。
“这么……小?”
赵延年忍了半天,才将老破二字咽了回去。
“是不大,还不如中原一个普通的县城。”
段叔附和道。
“每年正月,诸王到这里来聚会时,都是住在各自的帐篷里的,没人会住在城里。
他们说这是圈,只有牛羊才会住在圈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懂个屁。”
赵延年撇了撇嘴。
“要不说他们是蛮夷呢。”
段叔哈哈一笑,环顾四周。
顺利回到单于庭,他明显轻松了许多。
“张骞就关在城里?”
“张骞?”
段叔一愣,想了想,摇头道:“应该不在城里。
这城太小了,没地方关人。
具体在哪儿,我要去打听一下。
之前是单于理事,左贤王刚从驻地赶来不久,不太清楚。”
“监狱在哪儿?”
段叔转头看了一下赵延年,哑然失笑。
“匈奴人律法简陋,犯了罪,要么当场处罚,要么直接杀了,根本没有坐监的说法,哪来的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