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商道就算有利可图,路途遥远,成本太高,未必就比官商勾结,霸占一方得利丰厚。”
赵延年觉得也对,商人唯利是图,不仅要有利,而且要有厚利,否则很难诱惑他们。
西域商道虽好,可是路途遥远,只有丝绸等数量有限的商品才有利可图,其他商人未必感兴趣。
而仅靠丝绸商人出资,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朝廷可有对策?”
“有啊,现在有人提议,由朝廷出面采购丝帛,当作将士们的赏钱,等击败匈奴后,一起运到前线,再让将士们卖给胡商。
丝帛在关东采购便宜,到了河西却很贵,足以抵消运费……”
东方朔大致解说了一下朝议的内容,总之想法很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却不多。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西域太远了。
东方朔突然说道:“你是不是和天子说过,海上可以直达罗马?”
赵延年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提过一嘴。”
“天子准备让我去一趟南越国。”
“去南越……”
赵延年忽然反应过来。
“天子要拿下南越国,作为出海之地?”
东方朔笑了,却有些无奈。
“你知道你闯了多大祸吗?当年秦军五十万南征,死伤过半,才拿下南越。
如今赵佗经营南越三代,要征服南越,比当年秦军面对的困难还要大。
这一开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果。”
赵延年想了想,摇摇头。
“未必,或许会一战而胜。”
“怎么说?”
“当年秦军之所以苦战,一是因为秦军不习水战,二是因为道路不通。
如今这两项都有所改善,再攻南越,自然要容易得多。
征服南越,当以水师为主,士卒和钱粮都乘船而进,成本要低得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以水师为主?这倒是个办法,但麻烦也不小。”
“比如说?”
“水师大多在江淮一带。
从江淮进兵,路程的确更短,可是江淮一带的郡国要提供钱粮,征发士卒,难免会有想法。
天子想必也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打算派我出使南越,希望说服南越王配合,免动刀兵。”
赵延年恍然,又有些担心。
江淮一带的郡国都不肯配合朝廷,南越国就肯配合?只怕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战。
两人聊了半天,交换意见,喜忧参半。
喜的是天子有了更宏伟的规划后,不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耐心明显增强。
忧的是天子的耐心能维持多久,一旦进展不顺,他失去了耐心,竭泽而渔,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天子是有这样的潜质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深得朕心,为天子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董仲舒本人就不得天子欢心,不仅没有成为天子心腹,反而先后被派遣到江都国为相。
江都王刘非粗暴野蛮,虽然对董仲舒很尊敬,却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搞得董仲舒如履薄冰。
好容易免相回国,又因为公孙弘一句话,调去了胶西国为相。
比起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更凶残,前几任国相不是被他直接杀了,就是被他毒死了。
天子不是不知道刘端是什么人,安排董仲舒去做国相,看起来很像是借刀杀人。
原因就是董仲舒好说灾异,想用这个办法来约束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