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半闭关的状态。他不再强行拓展网络连接范围,而是专注于两件事:
第一,深化对“太初之暗”的掌控。他现自己这种新生的力量,对“存在”的余烬和“信念”的碎片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他开始尝试不仅仅是用它来连接,而是用它来“温养”那些受损严重的文明印记。比如,他将一丝微弱的“太初之暗”注入到一段来自熔火之心的、即将彻底消散的锻造记忆碎片中,那碎片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下来,甚至隐隐有重新燃起一丝火苗的趋势。这让他看到了修复文明创伤、甚至帮助幸存者重建文明根基的一线可能。
第二,解析塞拉菲姆计算出的高维“介入点”坐标。这极其困难,远他目前的能力和理解范畴。那坐标并非三维空间的数字,而是由无数变幻的维度参数、法则弦振频率以及概念锚定向量构成的复杂集合。他只能凭借“太初之暗”那一点越常规的感知力,去慢慢“触摸”、去“感受”那个坐标所指向的、那片越理解的领域。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但他知道,这或许是通往答案的唯一路径。
柳云瑶则承担起了网络内部协调和后勤保障的重任。她利用青木界残存的生机力量,结合逻辑之城的农业科技和秘法之环的元素调和术,在几个条件相对较好的“余烬庇护所”尝试建立封闭式的生态循环系统,以期实现长期自给自足。同时,她也在小心翼翼地筛选、整合从各个幸存节点传来的技术、知识和文化碎片,试图为未来的复兴保留火种。
凌影则化身为网络的“清道夫”和“警戒哨”。他带领着残存的、最精锐的暗影卫(数量已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活跃在网络的边缘地带,清除那些偶尔游荡过来的、低级的侵蚀单元残留,侦查任何可疑的空间波动或能量异常,并暗中保护那些最弱小的幸存节点。他是星火网络隐藏在阴影中的利齿和眼睛。
工作繁重,资源匮乏,前景黯淡。
但每一天,都有新的、微小的奇迹在生。
一个位于小行星带深处的“机械蜂巢”余烬庇护所,利用收集到的残骸,成功修复了一台小型物质打印机,开始生产急需的零部件。
一个依附于气态巨星内部能量湍流的“灵能回响”孢子群落,传来了它们适应了新环境、并开始缓慢增殖的好消息。
“铁心文明”的亚空间避难点,通过林风建立的共鸣链接,共享了一段关于高效能量压缩技术的破解数据,这对所有庇护所的能源系统都是雪中送炭。
甚至,在柳云瑶的精心培育下,青木界生命古树残根上的那缕嫩芽,又悄悄长出了第二片叶子。
希望,如同岩石缝隙中渗出的水滴,虽然缓慢,却持续不断地汇聚着。
然而,那片来自未知源头的、关于“收割者”的阴影,始终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数月后的一天,当林风正沉浸在对高维坐标的艰难解析中时,一段极其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紧急程度的共鸣请求,沿着网络传来——来源是位于星域最边缘、环境最为恶劣的一个“微光苔原”庇护所。
林风立刻接通链接。
传来的并非语言,而是一股强烈的、混合着巨大恐惧和茫然无助的情绪洪流,以及一段模糊的视觉片段:
在那片依靠光苔藓提供微光的、地下溶洞构成的庇护所外,冰冷的、毫无生机的岩壁上,不知何时,悄然浮现出了一个巨大的、仿佛天然形成的、由岩石纹理构成的扭曲镰刀图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图案散着一种并非能量、也非物质的、纯粹的“终结”与“等待”的意念。它没有攻击,没有侵蚀,只是静静地存在于那里,如同一个无声的宣告,一个……标记。
微光苔原的幸存者们无法理解那是什么,但那图案的出现,让他们本就脆弱的生存意志几乎崩溃。
林风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认识那种感觉。那不是锈蚀,不是归零,而是一种更加古老、更加……程序化的恶意。
是“收割者”……它们,已经开始“标记”猎物了吗?
他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通过共鸣链接,向那片被恐惧笼罩的溶洞,传递去一股温和而坚定的、蕴含着“太初之暗”宁静力量的意念。
“稳住……我们……在一起……”
安抚了微光苔原的幸存者,并让凌影立刻派遣暗影卫前往调查后,林风独自一人,走到混沌宫破损的观星台边缘。
他仰望着那片依旧被废墟和黑暗占据的星空,感受着网络中那些如同萤火虫般微弱的、却顽强闪烁的“存在”光点,又想起那冰冷的镰刀标记,想起“收割者”的低语,想起那遥不可及的“原初之火”。
前路漫漫,黑暗深邃。
但他体内那点“太初之暗”,却在感受到这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绝望时,反而跳动得更加有力了一些。
它似乎在渴望着什么,呼唤着什么。
林风缓缓抬起手,看着自己掌心,那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黑暗核心。
他低声自语,声音在死寂的虚空中飘散:
“火种之源……究竟在何方?”
“而这混沌的黑暗……最终,会引领我走向毁灭,还是……新生?”
无人应答。
只有星空沉默,如同亘古不变的谜题。
喜欢玄尘道涂请大家收藏:dududu玄尘道涂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