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快穿之炮灰回炉系统免费阅读 >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第1页)

“东坡酒楼”开了一年,程夫人赚了钱,正准备将铺子开到成都府。

收到银钱后,家里的日子越发殷实,因琬琰不喜程家,再有程夫人觉得同是姻亲,程之才克妻,还不许他们退亲,非讹了他家的田庄、店铺。现在家里过好了,与程家反倒多了几分疏远。

琬琰明言,在她的梦里,程之才诬陷子瞻、子由,在他们高中进士入仕后,处处使绊。程夫人心里种了一根刺,到底对娘家兄弟、侄儿亲近不起来。

琬琰这次得了银钱二千二百两,照了五五分的例,自己留了一半,采买的那份钱从栖霞观里出的,栖霞观住在峨眉山上,虽偶有游客、香客捐银,日子不如山下的过得殷实,一千一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是好大一笔钱。

栖霞观里俱是女冠,所有女冠但凡成年的都拿了渡碟,未成年都是捡来的弃女、孤女,待到了年纪,有缘者留下为弟子,尘缘未了者便可下山嫁人、配人。

离开的女弟子,自幼习武者可做镖师,自幼习医者可做医女,还有的习得一手好绣技,便可做绣娘。

每次下山,俗家女弟子有的变卖绣帕、绣品,还有的卖药材,换得银钱就买成米粮、布料等必需品。

这次中秋下山采买是最多的,足装了三马车的东西,十几个弟子浩浩荡荡地回了栖霞观。

每个月初一,琬琰便令两个会武功的俗家女弟子下山,将书稿送到李记书坊,而每次离开时,都会为观里采买米粮、盐巴、灯油等物回来。

《种田记》印刷完稿,最后一次下山送书稿,师侄再带回了三千两银票。

观主问道:“他们说什么了?”

“他说师叔的书卖得很好,连工部都知道巴蜀有一个西斋居士,精通鲁班之术,能改进农具。买了书稿的人,照着上头的图纸改进农具,发现这农具果比以前的更好使,犁翻耕更深,靶子能将泥土靶细,就连镰刀收割也更为灵活方便……”

一本《种田记》,书里的插图是改进的农具制作图纸,尺寸大小,如何制造写得清清楚楚,文字加图纸照做,居然就成功了。可不是稀罕事?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一边讲如何种田,还一边说如何改进农具,增高收成,现在整个巴蜀,再没有人将这部书当成寻常的话本子看,而是一本农书。

琬琰唤了声“师父”,“不成了,估计很快就有人知道,西斋居士是一个出家女道士,我得出去避避风头,我屋里绘了几幅画,要是观里没银子了,师父就拿一幅出去卖个好价钱。

穷家富路,这次得了三千两,我与师父留二千两先用着。师父,记住了,你没钱,就拿我屋里的字画去卖钱,别卖便宜了,最低一幅一千两,没人出好价,你就寄在可靠的字画铺子里……”

两个会武功的少女当即道:“师叔,你带上我吧!”

华英一脸讨好的笑,“师妹,我同你一起。”

“师姐可是未来的观主,你得帮师父打理道观,我带阿青、阿黛就成。”

琬琰看着旁边的少女,他们是俗家弟子,若是跟着这样一个有本事的师叔,说不得他日嫁人就能体面些,她们除了会武功,也没别的本事。

这日天色未亮,琬琰背上包袱,里头只装了一套换洗衣衫,怀揣着印鉴、银票下了峨眉山。

神祐三年春,巴蜀官员上报朝廷,说巴蜀之地出现一位能人异士,能改进农具,擅农事,然而待成都知府寻上峨眉山栖霞观时,才被观主告知,“我观中确有一个女冠,出身世家名门,精墨家,晓农事,两月前云游天下去了,几时归来不知。”

琬琰带着阿青、阿黛姐妹,一路从成都府游历至京城,走走停停,遇到喜欢的地方便住上两日,到了京城,寻了城外一座大道观落脚。

宋朝道佛盛行,尤其是佛寺比比皆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琬琰一路游历,路上花销不少,偶尔遇到穷苦人,还诊病施药,琬琰思来想去,一时半会儿也没有话本子可出,便让阿青、阿黛带了自己的字画去卖。

“你们也不用去旁处,找当朝重臣、世家名门售字画,要价不要太高,只要千两,只说这是西斋居士赠送你家长辈的字画,因近来手头吃紧,方才忍痛割爱……”

几月朝夕相处,琬琰对师侄又阔绰,还按月给二人每月二两银子的零花,一路过来,吃的、用的、花的全是她出,两个师侄更是拿她当长辈敬重。

琬琰细细教导了一遍,拿了一幅装裱好的字画交给二人。

阿青、阿黛会武功,亦不怕事,进了京城后,专找达官贵人扎堆的地儿,如今的权贵、官员,都爱往那花楼、茶楼之地去,时不时还会传出几桩风流雅事,阿青、阿黛看到有贵人,便问道:“贵人可要名家字画?”

《自尤》苏八娘9

有人直说“不要”,但也有那好事的,“是哪位名家?”

阿青抱紧了怀里的字画,一幅很宝贝状,“巴蜀西斋居士的墨宝,家中长辈与他是挚友,近来长辈带我们姐妹来京城,委实生活所迫,否则也不会出手西斋居士的墨宝……”

“西斋居士?可是这三年名动巴蜀的那位世外名士?”

“展开瞧瞧,若是真迹,我们出高价。”

阿黛道:“我家长辈最是宝贝此画,万一坏了,我们可不得哭死。”

“若是真迹,我自买你的。”

“长辈有言,少了一千两纹银不卖。”

“看看吧。”

周围的权贵七嘴八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