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们顿时围了上来,你三颗我五颗地分着种子,如获至宝。
“颜嫂子,这种瓜有啥讲究不?咋种啊?”有人问道。
“对呀,施肥不?浇水多不?”
颜氏被问住了,她哪知道这玩意儿具体咋种?自家那一片完全是放任自流。她下意识地就把目光投向了正蹲在一边,假装玩蚂蚁的舒玉。
“玉儿!别玩蚂蚁了!过来!婶子们问你这蛇瓜咋种呢!”颜氏扬声喊道。
舒玉心里叹了口气,就知道跑不掉。她拍拍小手站起来,走到众人面前,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开始她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婶子们,我也不知道咋种呀。”
她挠了挠小脑袋,一副努力回忆的样子,“我就是前些日子随便找了个墙角背阴的地方种下去了,浇了点水,然后……然后就长出来啦!”
“啊?就这么简单?”妇人们有些不信。
“对呀!”舒玉用力点头,继续“引导”,“好像……好像不用太晒?你看我家就种在墙角,太阳晒得少。也不用老浇水,下雨就够了似的。”
她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哦,对了!我看它藤蔓乱爬,就找了几个树枝给它随便搭了一下。好像……不搭架子的,就趴在地上长的,结的瓜就少,还小。”
她这话半真半假,把蛇瓜喜温暖、耐热、耐湿、耐瘠薄,但需要搭架通风透光的特性,用小孩子懵懂的语言说了出来。
妇人们听得认真,互相交流着:
“喜阴?那好啊,房前屋后、篱笆墙根都能种!”
“好养活,不用咋管?那更好了!”
“得搭架子?简单,上山弄几根树枝子就行!”
“玉丫头种在园子当间的都没长出来?看来就得种在边边角角不占地的地方!”
几次询问,舒玉都是同样的说辞——不知道咋种,随便种的,浇了点水,它就自己长出来了。配上她那纯真无邪的小脸,由不得人不信。
于是,在众妇人的自行总结和脑补下,蛇瓜“喜阴、好养活、产量高、不占地”的“优良特性”就被确定了下来。大家拿着种子,欢天喜地地走了,准备回去就找背阴的墙角篱笆种下,仿佛已经看到了墙上挂满“长蛇”的美好景象。
看着村民们高兴离去的背影,颜氏和杨老爹相视一笑,都觉得做了件好事。
然而,晚饭时,颜氏一边给舒玉夹着新炒的蛇瓜(全家人都爱上了这口),一边却叹了口气,说起了另一件愁事:
“今儿好几个来送山货的都说,山上的地香泡儿,眼见着就少了,不像前阵子一摘一箩筐。估摸着……再有个把月,就该过季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像一块小石头,投进了饭桌上刚刚轻松起来的气氛里。
地香泡儿可是杨家目前最重要的财源之一!熬成果酱供给娴月楼卖一两银子一小罐,自家技能收入oo文。一旦过季,这块收入就要断掉一大截。
杨大江闷声道:“那咋整?只能趁着这一个月,尽量多收点。”
元娘也蹙着秀眉:“是啊,咱们加紧收,能收多少是多少,都做成酱存起来,应该能撑一段时间。”
杨老爹吧嗒着旱烟,没说话,但眉头也微微锁着。靠天吃饭,就是这样,季节不等人。
颜氏叹了口气:“眼下也没别的法子,只能趁着还没过季,让大家伙尽量多摘点,咱们也抓紧都熬成酱存起来。”
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笨拙但有效的办法。大量收购,加紧熬制,建立库存,以应对接下来的空窗期。
舒玉安静地扒着饭,小脑袋里却飞运转起来。靠天吃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山上的野果有限,而且品质参差不齐。想要稳定、大量地获得西红柿,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种植!
可是人们习惯了地香泡儿野生野长,从未有人想过要大规模种植。种子从哪里来?种植技术怎么办?如何说服家人,如何管理那么大面积的种植……这都是问题。
而且,一旦开始大规模种植,势必会更加惹眼,会不会引来新的麻烦?
她轻轻嚼着嘴里的米饭,感觉那香甜的滋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沉重。
赚钱的步子迈得太大,根基不稳的弊端,已经开始隐隐显现了。地香泡儿的季节性,就像一根套在杨家脖子上的绳子,平时不觉得,一旦收紧,就让人喘不过气。
看来,光想着赚钱还不行,还得想办法把这条重要的“供应链”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人工种植地香泡儿……这件事,她得好好琢磨琢磨!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dududu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