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之略微诧异,这篇文章的效果出奇地好,不仅筹款速度奇快无比,还有衆多媒体开始关注此事,整个流程简直出乎意料的轻松。
也许是之前不管做什麽事都诸事不利,裴春之甚至不习惯进展推进流畅的感觉,忍不住疑神疑鬼,担心马上就要出点事。
除了发帖,她还联系了林如蘅,把她和郭一鸣的经历描述了一遍。
如果她不认识林如蘅,事情一定会麻烦得很,派出所里多的是混吃等死的老警察。裴春之很庆幸自己认识林如蘅——至于林如蘅,她似乎也很高兴,裴春之甚至听出她说话时带着诡异的兴奋。
挂掉电话,裴春之呆了一会儿,回想起过去和林如蘅的几次打交道,不禁怀疑起来。
——她是不是……其实想当刑警?
*
8月13日,《早说了物理学能当饭吃》正文完结。
全文不温不火,以相当平稳的成绩落地。整本书订阅收益还没有《大灾变》的十分之一,但裴春之写爽了——写到後面,读者越跑越多,一边跑一边嘴里骂着:作者疯了?写这麽深奥几个意思?
之前集训队的童瀚哲知道这篇文是裴春之的大作後,特意前去拜读。然而就连同为物竞集训队的童同学在读到最後三分之一的时候也忍不住私信裴春之:
“你这章都可以直接作为引力量子化导论了,读者能看懂吗?”
看不懂。但裴春之自认自己在同时准备高考和预科的情况下,还能靠忙里偷闲陆陆续续写完这本身已经相当厉害了,于是她不免在後半本书放飞自我。
简单点说,就是钱反正赚够了,起承转合先不管了,她其实是在梳理自己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订阅是自由的,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罢了。”裴春之狡辩道。
“……”
童瀚哲点开小说评论区,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迷茫读者。裴春之心虚地跑掉了。
还有人来找她,是浩大中文的编辑。
编辑看上去也很无奈:“你为什麽後面要写得那麽深奥?”
“兴致来了。”裴春之打字解释,“想法来了,忍不住想写出来。”
“你写得太深奥丶太晦涩了。什麽夸克色禁闭系数验证,什麽引力量子化论证……读者能看懂吗?主角开挂是开挂上了,读者都搞不明白他技能是怎麽运行的!”
裴春之翻了翻评论,好不容易从茫茫的恶评中找到一条好评截图给了编辑。
评论内容是:“尤其後半本写的很好,都是学术界前沿的话题,希望现实也和小说一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编辑勃然大怒。
“还敢狡辩!你看看留这个评论的人像是业馀人士吗?这不是物理学的人留的评论我把你电脑吃了!”
好吧。裴春之认罪伏栽,她是认认真真写的,绝无一点敷衍。甚至连整个路径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确实都是她以後想要研究的命题。只是为大衆所广泛了解的物理大多都要到一百年以前,最实时的东西,确实很难传播开来。
编辑批评完裴春之的肆意妄为,又换了个话题:“你下一本开什麽?”
“不开了。”
“?”
“真不开了。”裴春之诚恳道,“钱挣够了,艺术追求也实现了,我对写小说本身兴趣不大。”
“……”
编辑道:“你知道哪怕是你数据不太好的这个马甲号‘无涯’,都已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成绩了吗?”
*
八月的最後几天,裴春之去北京参加物理国家队的集训。原本应在上半年结束的奥林匹克竞赛因为疫情原因推迟到了今年年底。巧合的是,集训的地方恰好就是在中央大学,对裴春之来说只是提前过去上课罢了。
刚回中央大学,裴春之就联系了唐宁先教授。教授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拖助理给她捎信,让她在国庆前,争取把之前有关夸克色禁闭实验验证系数的思路写成论文。
裴春之问助理:“唐教授身体怎麽样?”
“不太好,所以每天也做不了什麽工作,博士生也不能带了。”助理道。
裴春之也猜是这样。
七月为她说话站台的时候,唐教授还硬朗的不得了,据说每天都要工作八个小时以上。然而老人是易碎的,只是短短一个多月,自从唐教授在家门口崴了脚以後,潜伏的病竈纷纷苏醒,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她心情很沉重。
夸克色禁闭实验验证系数这个方向,即使上次唐宁先召开了几十人的会议来介绍她的研究,认为此路不通的物理学者还是占了大多数。
裴春之并不责怪他们,因为她自己也没有多少把握。
只是,如果唐宁先教授去世,支持她继续做下去的前辈很难找到。
裴春之忧心着,她在走回宿舍楼的路上。
马上农历十五,月亮圆滚滚地悬在天上,模糊朦胧地照亮她前方一点点的小路。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