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宁清林眉头紧锁,忽地低喝一声:“不对!此处衔接有误!风师弟,接招!”剑光已如匹练卷向风清扬!
或是风清扬眼中精光一闪,手指虚点石壁某处:“师兄,看此招后续变化!当如此!”话音未落,身形已动,模拟的剑意直逼宁清林!
一时间,洞内剑气纵横,人影翻飞!
两人以指代剑,或以内力催动袖风,演绎着对壁上剑招的最新领悟。
激荡的劲风常常吹得岳、宁二人案头的纸张哗哗作响,墨迹未干处被吹得洇开一片。
更让他们头皮麻的是,激斗往往只持续寥寥数招,便又诡异地同时停下!
那两位高人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径自回到案前,抓起刚刚费尽心力誊写好的几页纸,“嗤啦”几声,毫不留情地撕得粉碎!
随即提笔蘸墨,龙飞凤舞地重新书写起来,脸上带着“终于对了”的释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间,风清扬曾短暂抽身,踱步到岳、宁二人身后,目光扫过他们笔下摹写的剑招图谱。
他眉头微蹙,只淡淡丢下一句评语:“有形无神,只得其表。这等剑谱,拿出去糊弄糊弄江湖庸手,倒也勉强够格。”听得二人面红耳赤,手下运笔更添了几分小心与凝重。
又过了三日煎熬,浩大的誊录工程终于接近尾声。
华山思过崖秘洞的剑法精华,最终凝聚成五份宝贵的记录。
其中两份,出自岳不群与宁中则之手。
他们笔下的图谱,招式框架清晰,方位标注准确,然则剑意流转间的精微变化、内力配合的奥妙之处,却显得干涩刻板,失之灵动。
此二份,只得其“形”,难窥其“神”,仅可作为入门参照。
另外两份,则由宁清林与风清扬亲笔所录。
这两份图谱,不仅精准复刻了壁上剑招,更在边角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
或是指出此招精要所在,或是点明内力运转关窍,或是推演后续变化可能,更夹杂着两人对剑理的深刻感悟与个人独到见解。
字里行间,剑气纵横,灵性盎然!
最后一份,则是集前四份之大成,由宁、风二人反复校勘、去芜存菁后,整合编纂而成的《五岳剑谱》定稿。
此谱厚厚六册,分门别类:华山卷:详录《华山基础剑法》、《太岳三青峰》、《养吾剑法》、《希夷剑法》、《淑女剑法》、《朝阳一气剑》、《无双无对》、《夺命连环三仙剑》、《玉女十九式》等精粹;衡山卷:涵盖《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剑》、《衡山五神剑》(含紫盖、天柱、芙蓉、石廪、祝融五路)、《回风落雁剑》;泰山卷:收录《七星落长空》、《岱宗如何》、《泰山十八盘》、《五大夫剑》;恒山卷:记载《万花剑法》及精妙的《七人阵法》;嵩山卷:囊括《嵩山剑法》、《嵩山快慢十七路剑法》、《子午十二剑》;末册:则专录魔教十大长老所创,专破五岳剑法的诸般奇诡“破解招数”。
此刻,思过秘洞内。
岳不群脸上蒙着自制的厚布口罩,只露出一双专注的眼睛。
他手持一柄从秘洞中寻得的、沉重锋利的开山大斧——正是当年魔教长老用以开凿通道的那对凶器之一。
斧刃寒光闪烁,带着历史的沉重与杀伐之气。
他深吸一口气,运足臂力,斧刃精准地划过石壁!
“嗤——!”刺耳的刮擦声响起,石屑纷飞如雨!
那些曾引无数风波、凝聚前人智慧与怨念的剑痕刻字,在锋利的斧刃下纷纷剥落、碎裂!
华山暗洞的秘密,已化作案头墨香。
这些刻在冰冷山壁上的印记,便完成了它们最后的使命。
是时候让它们彻底归于尘土了。
秘洞中的累累白骨,早被岳不群怀着复杂心情,妥善收敛,安葬于华山一处风景清幽、松柏常青的山谷之中。
正如风清扬所言,这三日焚膏继晷的誊录,对岳、宁二人而言,不啻于一场脱胎换骨的修行。
岳不群主修的《养吾剑法》与《希夷剑法》,虽未突飞猛进,根基却更为浑厚扎实。
而新近习练的“太岳三青峰”与“朝阳一气剑”,则进境神!
尤其是那“朝阳一气剑”,或许得益于他日日于朝阳峰吐纳《紫霞神功》,吸纳旭日初升之紫气,对“朝阳”意境的感悟远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