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归途,秋风渐紧。
十几骑人马踏着官道上的落叶缓行,蹄声沉闷。
为者岳不群,一身靛青长袍虽已浆洗过,却仍透着洗刷不净的淡淡腥气,如同浸染骨髓。
他有意勒紧缰绳,压着马。
身后,王景、董飞及十名核心弟子,人人面色沉肃,周身萦绕着一股尚未散尽的凛冽寒意。
那是连续一个半月剿匪、血火淬炼出的无形煞气,如同实质的阴云笼罩着这支小小的队伍,连道旁枯枝上的寒鸦都惊得扑棱棱飞远。
“归心虽似箭,然心念须平。”岳不群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静的引导力。
他端坐马背,身形随着马匹的起伏微微晃动,目光扫过身后一张张年轻却写满风霜与疲惫的脸,“此行杀伐过重,戾气缠身。若以此等面目归山,惊扰同门事小,乱了你等自身心境事大。”
他顿了顿,如同一位谆谆教导的师长,“习武之道,外练筋骨皮,内修一口气。这‘气’,既是内力,亦是心性。杀气乃心火,炽盛则焚身,需得导引归藏,方能反哺己身。”
他微微闭上双目,复又睁开,眼神已是一片澄澈:“此刻起,随我调息。深纳天地清和之气,缓吐胸中杀伐之戾。意念存想山间明月松涛,溪流潺潺……若能于抵达山门之前,将此身煞气尽数敛于无形,尔等心境,必能更上层楼!于日后武学精进,大有裨益!”
他率先做了个悠长的深呼吸,胸膛缓缓起伏,“来,随我……吸气——沉入丹田……再缓缓……呼出……”
十几名弟子闻言,精神一凛,纷纷效仿。
一时间,官道上只余下低沉而规律的呼吸声,与马蹄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韵律。
他们努力回忆着华山晨雾的清冽,玉女峰顶的云海,试图将那一个多月血雨腥风的记忆与周身萦绕的冰冷煞气,一点点挤出体外。
董飞虽未完全照做,却也下意识地放缓了呼吸,紧绷的肩背线条微微松弛了些许。
……
正午时分,一座依山傍水的小镇出现在前方。
青石板路,低矮的房舍,袅袅炊烟,一派宁静祥和。
此处名为“青石镇”,数月前还是盗匪横行、路断人稀的苦地。
岳不群上次剿灭盘踞附近黑风寨的雷霆手段,如同神兵天降,解了小镇倒悬之危。
镇上百姓视华山众人为再生父母。
岳不群选择在此落脚,正是看中这份“故地”的接纳。
若换作其他陌生城镇,看到他们这一行煞气腾腾、浑身透着生人勿近气息的“凶神”,怕是早吓得商铺关门闭户了。
一行人踏入镇中唯一的“悦来客栈”。
掌柜是个五十开外的干瘦老者,一见岳不群等人,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出惊人的光彩,如同见了活菩萨!
他甩下算盘,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来,腰弯得几乎要贴到地上,声音因激动而颤:“哎呀呀!是岳掌门!是华山派的诸位英雄!快!快里面请!小店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他一边用袖子使劲擦拭着本已干净的桌椅,一边迭声吩咐角落里打盹的伙计:“狗子!死哪去了!还不快给英雄们上最好的茶!”
众人落座。
王景对掌柜的殷勤微微颔,沉声道:“有劳掌柜。随意上几碟清爽小菜即可,不必铺张。只是这饭食,务必要管够!”
他深知这些浴血归来的同门,此刻最需要的是能填饱肚子的实在东西。
“管够!绝对管够!”掌柜拍着胸脯保证,脸上笑开了花,“巧了!今儿个灶上刚蒸上几大笼屉的肉包子,皮薄馅大,马上就能出锅!热乎着呢!诸位英雄一路辛苦,要不要饮些水酒解解乏?小店有自家酿的高粱烧,劲道足!”
“不必了。”岳不群温和地开口拒绝,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等在外,不便饮酒。掌柜的,上些热茶即可。”
“哎!好嘞!好嘞!英雄们稍坐,热茶马上就来!包子也快好了!”掌柜连连应诺,不敢再多言,亲自小跑着钻进了后厨。
很快,一名睡眼惺忪、动作却麻利的小伙计端上了粗瓷茶壶和茶碗,给众人一一斟上滚烫的茶水。
客栈里弥漫起淡淡的茶香和隐约的面点香气。
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终于在此刻得以稍缓,弟子们低声交谈着路上的见闻和归山的期盼,气氛难得地松弛下来。
就在此时——
“嗤——”
客栈门口,靠近后厨灶台的方向,传来一声轻微异响。
蒸腾的白雾里,一只瘦骨嶙峋、沾满黑灰的小手,如同灵巧的耗子,闪电般掀开了刚刚冒出腾腾热气的笼屉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