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步履悠然,仿佛脚下并非崎岖林径,而是云铺雾就的仙桥。
他那看似缓慢的移动,实则玄妙莫测,总能恰到好处地引领着身后两位心神激荡的年轻人在枝桠横斜、藤蔓纠缠的密林中穿梭。
杨康与穆念慈紧随其后,内力鼓荡周身,方才勉强跟上那道看似毫无烟火气的背影。
密林的浓荫遮天蔽日,光线幽暗,只有几缕顽强的阳光穿透层层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点,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草木腐殖气息和湿润的泥土芬芳。
一刻钟的光景,倏忽即逝。
就在杨康与穆念慈全神贯注于脚下湿滑苔藓,暗自提气轻身之际,前方豁然开朗!
仿佛有一双无形巨手,骤然拨开了厚重的绿色帷幕。
眼前景象骤然剧变,逼仄压抑的密林瞬间被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豁然开朗、灵气盎然的幽谷。
仿佛从一个喧嚣扰攘的尘世,一步踏入了遗世独立的仙境。
山谷环抱,四壁青翠欲滴,峭壁如削,其上点缀着虬劲的古松和垂落的藤萝。
谷底平阔,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溪潺潺流淌,水声淙淙,如环佩轻鸣,打破了山谷的静谧,却又更添几分生机。
溪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碎金般的光芒,蜿蜒穿行于圆润的卵石之间,滋养着岸边丛丛摇曳的芳草和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
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与水汽的清冽,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溪流旁,一方天然形成的巨大青石被削磨得平整光滑,静静地安置在一块绿茵如毯的开阔地中央。
独孤求败的身影已伫立在那青石桌旁,宽大的灰色麻布袍袖在山风中微微拂动。
他并未回头,声音却清晰地传入紧随而来的二人耳中,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平和:“到了。此地清净,正宜叙话。”
他随意地在石桌旁的一个石墩上坐下,姿态闲适,如同归家的老农坐在自家田埂上。
他伸手指了指对面的位置,目光缓缓扫过杨康与穆念慈:“坐吧。既已寻来,便无需拘束。现在,可以慢慢与我说说,你们二人,究竟是如何练成了我早年所悟的那‘独孤九剑’?”
杨康与穆念慈对视一眼,心中既感敬畏,又涌起一股奇异的亲近。
两人依言在独孤求败对面的石墩上坐下,深吸一口谷中清甜空气,定了定神。
由杨康起头,穆念慈不时补充,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将他们在那个名为“笑傲江湖”的奇异世界里,详尽地叙述出来。
山谷的清风、潺潺的流水成为了他们讲述的背景音,时间仿佛也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放缓了脚步。
独孤求败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眼眸如同两口古井,波澜不惊。
他没有流露出丝毫惊讶,甚至没有提出半个疑问。
以他那早已勘破世情、洞察人心的境界修为,言语间的真假虚实,在他听来犹如观火,根本无需质疑。
当两人讲述完毕,谷中只剩下风声水声时,他才轻轻颔,出一声似有若无的轻叹。
“原来如此。”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恍然,“看来你们所处的那个‘笑傲’世界,武学一道,尤其是内功修为的上限,竟是如此难以突破。
天地元气稀薄,或是道法不彰……这也难怪,我会在那时将‘以技近乎道’的‘独孤九剑’留下传承。”
他顿了顿,眼神掠过两人腰间的佩剑,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复杂意味,仿佛在审视一件自己早已束之高阁的旧物:
“说实话……那‘独孤九剑’,因其自身存在的巨大缺陷,我已将它放弃了多年。”
“缺陷?!”
杨康与穆念慈几乎同时失声,心中剧震,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独孤九剑’——这门剑法在他们的世界里,是毋庸置疑的剑道巅峰,是无数武者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绝世武学。
在他们过往的经历中,只要施展出这门剑法,无论面对何等强敌、何等诡异的招式,总能无往而不利,斩破一切樊笼,堪称克敌制胜的无上利器。
它怎么可能存在“巨大缺陷”?这简直颠覆了他们长久以来的认知根基!
穆念慈性子更为急切,心中的不解与那份对剑道的执着让她忍不住脱口而出,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独孤前辈,您……您此言究竟是何意?独孤九剑破尽万法,怎会……怎会有缺陷?”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铁剑的剑柄,仿佛想从中汲取一丝确认的力量。
独孤求败的目光落在穆念慈身上,那目光平和,却又仿佛能穿透皮相,直视人心本源。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小姑娘,我且问你。以你如今踏入此界的修为境界,再施展那‘独孤九剑’,其作用,是否已是大打折扣?或者说,它对你此刻的战力提升,还像在你们那个世界时那般显着吗?”
这个问题如同一点冰水,骤然滴在穆念慈心湖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微微一怔,面色瞬间凝滞。
心思电转间,过往战斗的画面在脑海中飞闪现。
是啊……自从破界飞升,吸纳了此界更为精纯磅礴的天地元气,自身内力与剑意都经历了质的飞跃后,再施展独孤九剑时……那种依靠精妙招式寻找破绽、后制人的“依赖感”,确实淡薄了许多。
很多时候,她根本无需刻意运转独孤九剑的心诀,信手拈来的掌法、踢出的腿劲之中,早已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料敌机先”、“寻隙破绽”的剑理精髓。
那“破尽天下招式”的理念,早已潜移默化,深深烙印在她武学的骨髓里,化作了本能,而非拘泥于特定的剑招形式。
她抬起头,迎着独孤求败洞彻的目光,坦然道:“前辈明鉴。独孤九剑那‘破尽天下招式’的无上理念,确已融会贯通,贯彻于晚辈举手投足的任何一式武功之中。它不再是一门特定的剑法,更像是……一种武学根基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