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打造一个堪比汉朝袁氏的家族。
甚至要比当年的袁家更为辉煌。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
四代人都曾出任三公之职。
他父亲柳晋才曾任帝国内阁管家,岳父严玉成曾任帝国九老之一的监察院院长。
他自己也即将登顶权力之巅。
再加上扶持女婿高育良上位,
保内阁管家,争帝位。
届时,等高育良退下来时,
他大儿子也差不多可以接上来。
大儿子出生于o年,比高育良整整小了十五岁。
等高育良退休时,至少已是七十二岁,
他儿子那时也五十七岁了。
o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后,那时柳俊如果还活着,刚好是八十一岁。
柳俊相信自己一定能活到八十一岁。
有他和女婿两人扶持,
如果大儿子那边进展不顺,
没关系……
他还有备选方案。
高家的大儿子,宋梓博出生于年,
两人只差四岁。
实在不行,他们可以转向培养宋梓博。
高育良方面,也算是弥补了他的短板,那就是军方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他大哥高世巍。
高世巍的历任上级,从老指导员、老连长,一直到老军长,无一例外都是华东的赵蒙生。
正因为这层渊源,他才得以与赵家深度绑定。
高世巍就是他连接赵家的关键纽带。
帝国一直坚持军政分离的传统。
虽然县委书籍、市韦书籍、省伟书籍等职务往往还挂着军区政委、书籍等头衔,
但这些称谓更多是象征性的。
说白了,这些头衔听着体面罢了。
比如汉东前任省伟书籍赵立春,他同时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籍。
即便如此,赵立春想调动军队也不现实。
准确来说,他最多只能协调本省的军队力量。
一旦收到赵立春的指令,当地军队先要做的是逐级上报至军区,再由军区上报到帝国军事院,最后由军事院拍板决定。
而决策权并不在他赵立春手中。
赵立春最多只有监督权,无法直接干预军事行动,说白了,他只有知情权而已。
即使生重大灾情也一样。
无论是军警还是正规军,都只能靠协调。
小规模行动由华东军区下达命令。
大规模行动则由帝国军事院直接下令。
由此可见帝国军政分离的程度之深。
高世巍对他来说极为重要。
极其重要。
甚至重要程度过了高育良本人。
高世巍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他未来是否能真正掌控军权。
军方那边,他其实也在暗中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