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免费阅读 > 第51章 她说要招徒整个江南都来了人(第1页)

第51章 她说要招徒整个江南都来了人(第1页)

清晨的雾还未散,杏花村口的老槐树下已挤满了人。

不是赶集,不是祭祖,而是为了一纸告示——贴在酒坊门侧、墨迹未干的《桃递快报》。

油印字清晰有力:“云书记酒坊,开坛授艺。不限男女,不论出身,只要识五谷、耐辛苦,皆可报名。期百人,包食宿,免学费。”

短短一行字,像火种落进干柴堆,烧遍了江南八县。

消息传得比马快。

有人连夜翻山而来,草鞋磨破三双;有女子撕了夫家的婚书,带着包袱偷偷离家;更有那富户小姐坐软轿、带丫鬟,妆容精致地站在泥地里排队,仿佛来的是诗会雅集,而非酿酒作坊。

小蝶抱着登记簿在人群里穿梭,额角沁汗,声音嘶哑:“名字!籍贯!识不识字?有没有下过田?”她忽然顿住,盯着眼前这位“姑娘”——绫罗裹身,指甲染丹,连锄头都没摸过,却信誓旦旦说“自幼习农经”。

“你说你家住湖州南浔?”小蝶眯眼,“那我问你,早稻插秧几时动土?”

对方一愣:“这……自然是由家中长工安排。”

小蝶冷笑,笔尖重重划去她的名字:“下一个。”

这一幕被檐下的苏晚晴看在眼里。

她站在廊下,一身粗布短褐,袖口卷起,手里还攥着刚校准的温湿度计。

风吹起她鬓边碎,露出一双清明冷静的眼。

她要招的不是附庸风雅的闲人,是能扛麻袋、踩曲池、守窖火的实干之才。

“夫人,真要全公开?”陈酒鬼拄着拐杖走来,眉头紧锁,“这可是咱们压箱底的手艺。”

苏晚晴望着场中黑压压的人头,轻笑:“他们想偷师?尽管来。多阶控酵法靠的不是秘方,是日复一日的观察与经验。一道温差错,整缸酒就酸了。”

她说这话时,目光不经意扫过院角。

谢云书倚着墙根站着,灰袍依旧,面色苍白如纸,指尖却悄然掐进掌心。

他知道她在赌。

赌人心易变,也赌技艺无法成。

更赌这世间,终有人愿以真心换真知。

而这场赌局的第一关,便是辨曲。

百只陶瓮一字排开,横列于晒谷场上。

每瓮盖上编号,内盛不同酵物:红曲菌丝微粉如霞,黄曲暗金似秋叶,黑曲深沉若夜土,败曲则泛白霉,气味刺鼻。

考生围站四周,神情肃然。

夏荷亲自监考,手持竹尺,目光如刀:“不准开盖,不准触碰,仅凭嗅觉定生死。错三者,淘汰。”

一名书生昂上前,连辨三瓮,干脆利落。围观者纷纷赞叹。

待到第四瓮前,他却迟疑了。

鼻翼微动,眉头轻皱,似在捕捉空气中一丝极淡的气息。

“你闻到了什么?”夏荷走近,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喧哗。

书生闭目,缓缓道:“像雨后竹林……湿气里透着清冽,还有点甜,像是新割的青草混着蜜水。”

众人哄笑:“哪有这种味儿?编故事呢吧!”

可夏荷眼神一亮。

她掀开一角盖布,轻轻扇出一缕气流,随即点头:“那是‘初萌酯香’,曲菌活化的第一征兆。你能闻出来——说明你天生灵鼻,悟性过人。”

她当众执笔,在名册上写下“优等”,朱砂圈点。

人群沸腾。

更多人闭眼深吸,试图捕捉那虚无缥缈的“雨后竹林”。

可大多数人只闻到酸腐、霉味、或毫无感觉。

这一关过后,百人只剩六十。

教学随即开启“分级授技”。

初级班学淘米、蒸粮、控火候,日日泡在蒸汽腾腾的灶房;中级班开始接触接种、翻醅,手上沾满黏腻曲汁;唯有高级班,才有资格远远站在母曲室外,隔着红布帘听夏荷讲解菌种培育的奥秘。

谢云书设计的“气味记忆训练法”更是严苛:蒙眼行走十步,凭嗅觉辨认百种样本——从新鲜麦芽到三年陈糟,从初酵乳到枯败霉变。

有人中途崩溃大哭,也有人咬牙坚持,记满三大本笔记。

陈酒鬼看不过去,私下叹道:“从前师傅传艺,藏一手防徒弟,生怕饭碗被人抢了。如今你们倒好,敞开门教,不怕被人学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