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成寡妇婆婆张雯 > 第18章 女子也能顶半片天(第1页)

第18章 女子也能顶半片天(第1页)

第五日午后,骄阳正烈,蝉鸣撕扯着山野的寂静。

村口黄土道上忽然传来驴蹄踏地的闷响,尘烟卷起,一辆青布盖顶的驴车缓缓驶入杏花村。

车辕前挂着“隆丰行”三字铜牌,在日头下闪出一道刺目的光。

村民们纷纷从田埂、灶台边探出身来,屏息凝望——那是镇上最大的杂货铺掌柜钱老三!

他竟亲自来了?

更令人瞠目的是,车后跟着两名壮实伙计,肩上抬着一只沉甸甸的木箱,箱角包着铁皮,锁扣锃亮,走一步都压得地面微颤。

苏晚晴正在院中指挥春桃晾晒荆芥,听见动静抬头一看,眸光微敛。

她没迎上去,也没慌张,只从容擦了擦手,取来粗瓷茶碗,倒上一杯新泡的山楂叶茶,端到院门口石凳上。

钱掌柜并未进门,而是径直走向屋后那片刚围上藤条篱笆的荒园。

他蹲下身,仔细查看紫苏苗的根系分布,又拔起一株嫩苗捻碎叶片,凑近鼻尖轻嗅。

随后掏出随身小银勺,刮了些土样装进绸袋,动作一丝不苟,宛如大夫问诊。

一圈走完,他才踱回院前,接过茶水,却未饮,只搁在膝上。

“种法可教?”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磨刀石。

苏晚晴立于阶前,裙裾被风掀起一角,像一面不肯低垂的旗。

“可教。”她答得干脆,“但前提是——你们能守住品质。我教的不是秘方,是标准。差一分,味道就变了。”

钱掌柜眯眼打量她。

这女人眉目清瘦,手指粗糙带茧,眼神却稳得可怕,不像个乡野妇人,倒像握惯算盘的老账房。

他沉默片刻,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条:“五百包调味料,三百份三丝,每月初五交货,价随市涨,若缺货赔三倍。”

话音落,伙计掀开箱盖——白花花的铜钱堆成小山,最上面压着一枚赤金锞子,映得人眼烫。

“定金三百文,现付。”

围观村民顿时炸开了锅。

“五百包?咱们全村一年也挣不出这么多钱!”

“她这是要飞上天啊!”

有人艳羡,有人酸言:“女人做生意,迟早败家!”

苏晚晴却看也不看那些议论,只盯着钱掌柜的眼睛:“货我可以接,但有个条件。”

众人一静。

她转身走向院中那张破木桌,拍板而起:“活我来牵头,钱大家一起挣!”

她当众宣布:每包调味料计工两文,三丝每份三文,多劳多得;不准雇童工,不准克扣姐妹工钱,违者永不得参与作坊。

一片哗然。

“你说笑吧?你哪来的良心把钱往外推?”

吴婶攥着围裙角,嘴唇直抖:“姑奶奶……你真肯让我们干?”

苏晚晴点头,旋即让春桃捧出一个小布袋,当场按户放预支工钱。

每人十文,不多不少,却是实打实攥在手里的铜板。

赵阿婆接过钱时,老泪纵横:“我男人死了十五年,这辈子头一回收工钱……还是因为我自己会剪叶子。”

笑声、哭声、议论声混作一团。

就在这时,村正王德摇着蒲扇慢悠悠走来,满脸堆笑:“哎哟,苏家娘子好本事!这可是咱们杏花村的荣光,该收些‘行商税’,也好修桥补路嘛。”

苏晚晴抬眼,唇角微扬:“我没走官道,没挂牌匾,货物不出村,谈何行商?倒是您——”她语气忽冷,“去年公柴山砍的三十车松木,卖了八贯钱,账目可还在?要不要我请县衙文书来查查去向?”

王德脸色瞬间煞白。

他干笑两声:“玩笑罢了,玩笑……”转身灰溜溜走了。

夜幕降临,村中十五户人家灯火通明。

赵阿婆家堂屋里,妇女们围坐一圈,剪叶的剪叶,研磨的研磨,红绳扎包的声音噼啪作响,像炒豆子般热闹。

孩子们趴在门边偷看,眼里闪着光——原来娘亲的手也能换来铜钱。

谢云书倚在窗边,看着远处连成一片的灯火,轻轻咳了一声。

“她不是在做生意。”他低语,仿佛自言自语,“她是在点火。”

火种一旦燃起,便再也压不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