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张商英取书:走御前避“私相授受”,不跟“私局”绑死
后来陈瓘在通州时,张商英当宰相,想拉陈瓘帮自己,当时朝廷设了“政典局”(张商英私设的机构),张商英就从局里旨意,要陈瓘写的《尊尧集》,想借这本书推行自己的主张,还打算通过政典局给陈瓘安排职位。陈瓘却觉得“这事成不了,还容易被牵连”——书已经抄好但没,州郡又催着交,陈瓘就用“奏状进表”的形式,用黄帕封好,要求“必须在皇上面前拆开”,不直接交给政典局。
有人问他:“直接交给政典局就行,为啥要绕到皇上那?”陈瓘说:“我恨不得直接给皇上看,怎么能私下给政典局?张商英当宰相,做事不在三省走正规流程,反而私设机构,这本身就容易让人怀疑他‘搞小圈子’,要是我私下把书给他,以后他倒台,我肯定被说成‘同伙’。保持距离都怕躲不开,私下交书不是自投罗网?”后来果然如他所料:张商英没多久就被罢官,陈瓘也被贬到台州,但贬官的理由只敢说“私送书给张商英”,没法扣更重的“同伙”罪名——因为书是走御前的,没私相授受的实锤。
当代案例:不跟“私设部门”合作,躲过领导倒台的坑
某国企的小陈,有个领导私设了“创新项目组”(没在公司备案),想拉小陈把他的技术方案交给项目组,还说“以后项目成了,给你升职”。小陈却没答应,反而把方案整理成“技术建议书”,走公司正规流程提交给“技术部审核”,还抄送给了大领导。
后来这个领导因为“私设机构、挪用公款”被查,跟他走得近的人都被谈话,唯独小陈没事——因为他没跟私设的项目组有任何私下往来,方案走的是正规流程,就算领导想拉他下水,也没证据。这和陈瓘“走御前交书”的逻辑一样:遇到领导私设机构、走非正规流程,别轻易合作,走公开渠道,才能避免“被绑在一条船上”,领导倒台时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四、评注的“扎心真相”:听劝的免祸,不听的遭灾,远虑才是“避坑护身符”
评注里说“谢圣藻听陈瓘的留了副本,没被蔡京坑;邹浩不听,被造伪疏贬官”,还有“朝廷急着改绍圣的弊政,没辨明诬罔就动手,后来被蔡京全推翻”——核心就是“没远虑,必遭近忧”:
谢圣藻留副本,是“防未来的坑”;
邹浩焚稿,是“没防未来的坑”;
朝廷急着改政,是“没算未来的风险”。
陈瓘的所有操作,都是“把未来的坑提前想到,用证据、流程、距离把风险堵死”,这才是真的“远虑”。
五、核心启示:想防构陷、避牵连,记住陈瓘的个“不犯傻”
陈瓘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犯傻丢证据、不犯傻毁证据、不犯傻搞私交”——不管是职场、官场,还是日常与人合作,都能避开“被构陷、被牵连”的坑:
不犯傻“全交关键证据”:自己留底,防篡改、防甩锅
遇到要交“沟通记录、方案原稿、奏章”这类关键证据,别全交出去,自己存一份加密副本或纸质版,万一以后有人篡改、否认,你有铁证自证。
不犯傻“销毁重要记录”:留着记录,防构陷、防不认账
跟领导提反对意见、重要建议,或者处理敏感工作,一定要留“书面记录”(邮件、会议纪要、聊天截图),别口头说或事后销毁,不然被人造谣言、甩黑锅,你都没辙。
不犯傻“跟私设机构私交”:走正规流程,避瓜田李下
遇到有人私设机构、走非正规流程找你合作,别轻易答应,尽量走公开、正规的渠道(比如公司备案部门、上级审核),别跟“私局”绑死,不然对方倒台时,你很可能被牵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文】陈颧
陈瓘方赴召命,至阙,闻有中旨,令三省缴进前后臣僚章疏之降出者。瓘谓宰属谢圣藻曰:“此必有奸人图盖己愆而为此谋者。若尽进入,则异时是非变乱,省官何以自明?”因举蔡京上疏请灭刘挚等家族,乃妄言携剑入内欲斩王圭等数事。谢惊悚,即白时宰,录副本于省中。其后京党欺诬盖抹之说不能尽行,由有此迹,不可泯也。
邹浩还朝,帝言及谏立后事,奖叹再三,询:“谏草安在?”对曰:“焚之矣。”退告陈瓘。瓘曰:“祸其始此乎?异时奸人妄出一缄,则不可辨矣。”初,哲宗一子献愍太子茂,昭怀刘氏为妃时所生,帝末有子,而中宫虚位,后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浩凡三谏立刘后,随削其稿。蔡京用事,素忌浩,乃使其党为伪疏,言“刘后杀卓氏而夺其子,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徽宗诏暴其事,遂再谪衡州别驾,寻窜昭州,果如瓘言。
(评:二事一局也,谢从之而免谗,邹违之而构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尤信!)
徽宗初,欲革绍圣之弊以靖国,于是大开言路。众议以瑶华复位、司马光等叙官为所当先。陈瓘时在谏省,独以为“幽废母后、追贬故相,彼皆立名以行,非细故也。今欲正复,当先辨明诬罔,昭雪非辜,诛责造意之人,然后诏,以礼行之,庶无后患,不宜欲贻悔。”朝议以公论久郁,欲取快人情,遽施行之。边批:无识者每坐此弊。至崇宁间,蔡京用事,悉改建中之政,人皆服公远识。
陈公在通州,张无垢商英入相,欲引公自助。时置政典局,乃自局中奉旨,取公所着《尊尧集》,盖将施行所论,而由局中用公也。公料其无成,书已缮写未,州郡复奉政典局牒催促。公乃用奏状进表,以黄帕封缄,徼申政典局,乞于御前开拆。或谓公当径申局中,何必通书庙堂。公曰:“恨不得直达御览,岂可复与书耶?彼为宰相,有所施为,不于三省公行,乃置局建官若自私者,人将怀疑生忌,恐《尊尧》至而彼已动摇也。远其迹犹恐不免,况以书耶!”已而悉如公言。张既罢黜,公亦有台州之命,责词犹谓公“私送与张商英,意要行用”。于是众人服公远识。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dududu智囊里的管理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