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条件越来越差,好在至少撑到哥哥十八岁。
哥哥去当兵,每个月有十块钱,都寄回家里,又勉强撑了一年多。
直到李二妹被赵春燕看中,家里的日子才彻底改善。
厂里中午休息两个小时,她从家里带饭来吃。
吃饭不到半个小时,想继续上工报答厂长。
没想到厂里规定不允许上工,必须休息半个小时。
听说以前,也有其他村的人没事可做,都待在工厂车间外面等。
后来是厂长见大家没休息好,重新建了两间教室。
一间供想睡觉的人睡觉,一间准时一点上课,每天上课四十五分钟。
李二妹在这里学会了认字,每天学习五个字。
她已经认识两百个字,现在能给大哥写信了。
有次偷偷拿棍子在地上练习,被厂长看见。
没过几天,便被厂长叫到办公室,送给她一本新华字典,还教她怎么使用。
现在每天回去,她都会去翻一翻,多认识几个字,顺便教教弟弟。
在李二妹心目中,赵春燕不仅是她的厂长,是她的恩人,还是她的老师。
偶尔碰到,厂长会问她的学习进度,她有疑问也会耐心解答。
在她心目中,没有比厂长更好的人。
不仅是她,整个厂子里的人,没人不感激厂长。
和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有很多。
比如那保安组的人,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听说都是从部队退役的,是厂长男人以前在部队的手下。
缺胳膊少腿,有很多活都干不了,最重要的是还年轻。
五个人到现在都还没娶媳妇,每次看到他们,她既敬佩又担心。
敬佩哥哥,敬佩这些军人,敬佩厂长。
担心哥哥出事。
从一个月一封信到后来一个星期一封信。
遵循保密原则,她不能说厂里的事,只能诉说自己心里的担忧。
李二妹望着旁边的红花嫂子,脸上浅浅的露出一个微笑。
红花嫂子的男人前年生了一场大病人没了,她还有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三岁。
好在她婆家人都还不错,哪怕分家了,也会帮衬一下。
红花嫂子自己也很努力,一般女人五六个工分算很好了。
她每天拿十个工分,中午不回家吃饭,有时带个红薯,有时带根玉米。
每天比其他人多干两小时,拿满十个工分才回家。
婆婆见她勤奋,孩子的事不用她操心。
十个工分再多,以牛尾村入不敷出的情况,每年根本分不到钱,后来有所改善,年底到手里也不过二三十块。
哪像现在,一个月能得到以前一年的收入。
红花嫂子和她一样,都特别特别感谢赵厂长。
每天厂长会让顺子,载着从牛尾村到杏花村这条线上的工人一起来上工。
晚上下工,又会让顺子将他们一一送回。
“我听说厂长的大儿子,年后也要去部队了!”
“那厂长肯定很舍不得,反正我哥去的时候,我眼泪哗啦啦往下流。”
红花嫂子翻个白眼:“想什么呢!厂长办公室有电话,想她儿子了,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行了,你想你哥,只能写信,漫长的等待。”
“也是哈!要是我也能给我哥打电话就好了!”李二妹很羡慕。
“别!你还是别打电话了,我怕你一激动,就把厂里的秘密说了出去,别到时工资还没拿几个月,赔出去三万块。”
红花嫂子开玩笑道。
“也是!嫂子说的对,写信还能看看再决定寄不寄,说话嘴巴一张就说漏嘴了,还是写信好!”
“咱们快点吧!可不能让顺子等很久,早点回去,还能赶中午饭。”
两人来到仓库,仓库门口站着两名保安,门外有两人正在排队。
很快有人背着背篓出来,能看到冒出头的黑色布料。
那人出来后,门外的人进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