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五十二斤四两,王支书数目可对?”赵春燕称完称,又和王支书确认了一遍。
王支书点头:“没错!”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对赵春燕很放心。
账目没出过错,都是当天结账,为人还很大方。
原本一个月送一次是一块钱。
现在一个月改送三次,那就是三块钱。
只要一直做下去,他个人每年能多二十四块钱的收入。
再加上听从赵春燕的建议,村里开了养鸡场。
他胆子大得很,第一批鸡苗买了两百只,死了十只,剩下的一百九十只都长大了。
公鸡三十二只,剩下一百五十八只母鸡现在都能下蛋了,每天能收获一百五十只鸡蛋左右。
两个月将鸡苗养活后,他立马组织养鸡的人又增加了三百只。
第二批鸡苗有两百三十六只母鸡,在昨天也开始下蛋了。
第三批鸡苗三百只,已经两个月了。
他们村的养鸡场是所有村子里,养鸡最多的。
其他村最多的也不过三百,只有他们村现在存活的鸡有只。
过两天养鸡场的鸡生蛋稳定下来,每天能收获三百八十颗鸡蛋,至少有三十八斤。
一天二十四块七,一个月七百四十一。
哪怕鸡一年只生半年的蛋,一年的收入也有四千五。
明年的先进集体称号在向他招手。
今天送来的鸡蛋有一部分是村里人自己养的,有一部分是养鸡场产出的。
分开做账。
养鸡场的鸡蛋一共一百五十三斤二两。
“王支书,一共是一百三十三块六毛四,可对?”
赵春燕从背包里拿出一沓钱,手搓出该给的数目。
“没错!”
王支书顿了一下,笑眯眯点头。
瞧见他狐疑的眼神,赵春燕笑着解释:“王支书是这样的,这么久以来辛苦你们跑来跑去,我想着给大家送点福利。”
“你们现在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依旧拿一块钱,另一个是拿票。”
“票?”王支书眼里闪过惊喜。
谁家不缺票啊!
凭年底分的那点票,啥也干不了。
没想到还有这好处。
“对,工业券,糖票,油票,布票等等,各种票都有,不过我手上的票有限,不一定能换那么多,所以请各位考虑清楚。”
“我先给你们称重,你考虑好了和我说。”
赵春燕笑着和大家解释,手上的动作没停,用笔记录各村鸡蛋的重量。
“赵同志,你说的是真的吗?真的有票吗?”
赵支书高兴得合不拢嘴。
小儿子上个月相亲成功了,他们一家正愁去哪弄布票,给两位新人裁一件新衣服。
“当然!”赵春燕拍了拍挎包。
十个村支书都乐得睁不开眼。
可能票据不一定很多,但有总比没有好。
“太好了!家里没油了,也不知道赵同志有没有油票。”
“家里已经一个月没吃过肉了,我想要肉票,不知道赵同志手上有几斤肉票。”
赵春燕听到几人的议论,心里乐开了花。
先培养好感情,以后需要鸡蛋,不愁他们不卖给她。
所有鸡蛋称完,钱结清后,赵春燕给他们换票。
“各位支书,先说好,这些票是我私人提供,并不是咱们供销社给的,还请诸位保密。”
王支书笑道:“放心吧!我们都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我保证连我们家那个都不说。”
他又不傻,知道的人越多,到时都来找赵春燕同志,以后想换也换没票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