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沅入学没几天,但悟性高得吓人。
她不光听讲认真,还能举一反三。
时常在课上提出些让夫子都得愣一愣的疑问。
仅仅三天,她就把前三个月的课程全啃了下来。
第四天,姚夫子便当众宣布。
“从今日起,沅沅入上舍,随陆楚耀同读。”
全堂哗然。
陆楚廷虽因病耽误了些课业,可他可是姚夫子嘴里最聪明的孩子。
病愈归来后,他未请一日假,便直奔学堂。
夫子翻看他的作业,惊讶地现,他不仅没落下进度,反而对有些艰深章节的见解,比自己讲的还透彻几分。
当然,那是沅沅来之前的事了。
那日,姚夫子拿着新录的测验答卷,在讲台上站了许久。
最后长叹一声。
“这世道,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啊。”
台下学子纷纷探头。
只见那份答卷上,赫然是“沅沅”二字。
从那刻起,陆楚廷“最聪明”的头衔,悄然被摘下。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陆楚廷并未气馁,反而更加用功。
每日天未亮就起身诵读。
午后别人休息,他仍在廊下默写经义。
姚夫子看在眼里,心中欣慰。
终于在第七日宣布。
“陆楚廷,即日起归入上舍,与陆楚耀、沅沅同窗。”
一起去的,还有杨凯。
杨凯个子不高,圆脸,总是一副憨厚模样。
他资质平平,读书慢,可胜在勤勉。
别人读三遍,他读十遍。
别人写一稿,他抄三遍。
这份执着,终究打动了姚夫子。
于是,杨凯也得以进入上舍。
陆楚远本来就跟陆楚耀在一个书堂。
只是离家太久,他的位置早被别人占了。
那人正低头写字,笔锋工整,显然也是个用功之人。
他也不纠结,四处瞅了瞅,挑了个空位,一屁股盘腿坐下。
支着腮帮子,盯着前头的小丫头呆。
她背影小小,写字却一丝不苟。
陆楚远看得入神,心想。
“这小姑娘,怎么比我弟还会念书?”
姚夫子拄着一根乌木拐杖,青布长衫洗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