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王爷给王妃用玉0势 > 玉玦(第1页)

玉玦(第1页)

玉玦

这日,皇宫宫宴。

一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不知谁提了一句北境战事紧急,使气氛越来越凝重,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说来说去都是些空话套话,听得皇帝眉头越皱越紧。

言舒安静的坐在泠渊旁边,和她在史书里见过得记载几乎一模一样。正是这些无休止的扯皮,导致後来边境局势不稳,也间接造成了泠渊的悲剧命运。

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她趁着侍女布菜的间隙,微微侧身,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王爷,前朝李牧守代郡时,扼守飞狐口丶雁门关这样的险要之地,派精兵驻防,同时在关後河谷屯田自给。既节省兵力,又解决了粮草补给的问题。"

泠渊执杯的手顿了顿,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

"精兵扼要,屯田实边。"她字字清晰,"这是历史上验证过的良策。"

这时,一位老亲王又站起来大谈和谈之利。泠渊突然起身。

他将言舒的建议融入自己的见解,直指当前困局。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方才争吵的大臣们都陷入沉思——这法子既有古例可循,又切实可行。

皇帝眼睛一亮,抚掌大笑:"妙!泠渊,没想到你除了会打仗,对古今战略也如此精通!"

"皇兄谬赞。"泠渊侧身让开一步,"这策略是内子言舒刚私下告诉臣弟的。她熟读史书,方才听了诸位议论有所感触。"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言舒身上。

她从容起身行礼:"臣妇不过闲暇时爱翻史书,已史为鉴,能从前人智慧中得一二啓发,是臣妇的荣幸。"

皇帝看看沉稳的弟弟,又看看博学的弟媳,龙心大悦:"好!好一个以史为鉴!端王夫妇,一文一武,真是天作之合!"

他心情大好,命人取来一个紫檀木盒。打开一看,是枚龙纹玉玦,玉质温润,雕工古朴。

"此物名'龙纹玉玦',是前朝珍品,寓意永结同心。"皇帝说着,双手一用力,玉玦应声分成完全对称的两半。

当看清玉玦上独特的螭龙纹路时,言舒的心猛地一跳——这和她现代研究的丶出土自端王陵寝的那枚玉玦一模一样!

是它。他们跨越千年的信物。

她强压激动,恭敬地伸手要去接。

指尖即将触到玉玦的刹那——

一幅异常模糊的画面闯入脑海:尘土飞扬,混乱中她看见一个身影就这麽倒下,前面好像还站了一个人,他手里拿的什麽?

这突如其来的画面让她如坠冰窟。伸出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怎麽也碰不到那近在咫尺的玉玦。

"端王妃?"皇帝疑惑。

一直留意着她的泠渊,将她所有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虽不明白缘由,但那真实的恐惧做不得假。他立即上前,稳稳接过玉玦:

"皇兄厚赐,臣弟感激不尽。"

转身,在满殿的注视下,他亲手将半枚玉玦系在她腰间。动作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陛下期许,你我共担。"他低沉的声音将她从可怕的回忆中拉回。

玉玦贴在衣上,微凉。言舒低下头:"谢陛下隆恩,谢……王爷。"

三日後,崔相府送来消息,说夫人身体不适,想念女儿。

该来的总会来。言舒心知这是父亲的试探,却还是如期回了相府。

母亲确实卧在榻上,面色憔悴,拉着她的手说了好些体己话。言语间满是关切,却总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对她"锋芒过露"的担忧。

"舒儿啊,"母亲轻抚着她的手,"你在宫宴上那般出风头,为娘实在是担心。这朝堂上的事,水深着呢……"

"女儿明白。"言舒应着。

叙话过後,崔崇果然将她请到了书房。

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往那般疾言厉色,反而显得格外温柔。他亲自为她斟了茶,长叹一声:

“舒儿啊,为父知道,你如今是端王妃,身份尊贵,有自己的主意了。”他语气温和“为父……替你高兴。”

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只是,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人心叵测。你如今虽得陛下赏识,又与王爷共享那御赐玉玦,看似风光无限,可这背後,藏着多少凶险,你可知道?"

言舒捧着茶盏。

"端王军功卓着,权势日盛,这本是好事。"崔崇向前倾身,声音压低,"可树大招风啊!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端王府,盯着王爷,也盯着你!陛下虽信重王爷,可帝王心术,最是难测。"

他看着女儿道:"你虽新婚,但是如果一直膝下无子的话,唯有家族,才是你永久的依靠。"

言舒擡起眼,迎上父亲充满算计的目光:"父亲教诲,女儿铭记在心。"

"太子是国之储君,名分早定。"崔崇的声音带着蛊惑,"唯有手握兵权的端王坚定不移地支持太子,这朝局才能安稳,我们崔家才能屹立不倒。而你,才能真正地在端王府站稳脚跟,无人敢动!"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舒儿,你是个聪明孩子。应当明白,爹从一个庶子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不易,你那嫡姐虽然贵为皇後却不得宠,我们和太子是至亲,只有崔家和太子好了,你才能真正的好。你要多为王爷权衡利弊,让他看清,谁才是值得扶持的明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