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白砚身体大好,她也修好社稷图,他们之间的瓜葛几乎为零。
江玉织不敢确认,彼时的白砚是否还如现在这般一片痴心。
前几日夜里,谛听的话犹在耳侧。
【织织,天下负心汉多的是,我见过太多了,你们之间的事我不好插手,你要慎重再慎重,男人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你最好再考验考验他。】
夜色浓重,谛听眼里一闪而过的皎洁并未被江玉织捕捉到。
谛听其实只是单纯地不想让白砚太过春风得意。
在它了解里的织织,是个果敢的人,但凡是下定决心了,是不会再回头了。
白砚在某些方面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织织关爱有加。
可是连能听得到心声的谛听,也不能时时确认一个凡人日後的变数。
江玉织现下再次想起谛听的嘱咐,加之白砚好几日没出现,去白府问,小厮只说公子一直没回来。
平心而论,江玉织是信任白砚的。
可是周娘子的话又让她迟疑了。
说到底,江玉织死前还不满十八岁,也没有定亲,情情爱爱的事只在话本上见识过,再有多的便是爹娘亲人和人人鬼鬼的案件。
有圆满的,有惨烈的。
闲下来的时候,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远。
江玉织想得入神了,手指不自觉地在手腕上磨蹭着,金小花要是能说话,怕不是都发出“呼噜呼噜”地舒服声了。
“江掌柜,我来结账了,前些日子多谢了。”
一道温润的男声钻入江玉织耳中。
她擡眼看去,是前几日来铺子里订了寿衣的孙承简。
“孙公子可等手头宽裕些再来,科考还有些时日,我这边不着急。”江玉织对待孙承简这样的人,向来是十分宽宥的。
孙承简扯了扯嘴角,面色疲惫,眼神却沉静如水,“拖欠久了我心里过意不去,我替顺儿谢谢掌柜。”
江玉织不再多言,收下孙承简递过来的一包铜钱,认认真真地数了一遍,在帐簿上勾去孙承简的名字。
孙承简见状,心里安定了许多。
他除却白日里念书外,夜里还要为别人润笔或是代写书信,勉强攒下一笔安葬顺儿的钱来。
江玉织清楚孙承简的状况,眼前这个清瘦的青年,身上的袍子洗的发白,嘴唇紧抿着,略显苍白的脸上带着不易察觉的悲伤与坚韧。
整个人像一株生长在贫瘠石缝中的青竹,步履稍显沉重,脊背却挺得笔直。
第一次见时,孙承简肉眼可见地忐忑,踏入这家寿衣铺子。
他找了好几家了,无一不是嫌他钱少,不接受加急的。
再就是劝他直接裹个破布单子埋了算完。
直到进入这家铺子。
孙承简父母早就过世,顺儿是他进京路上收留的逃荒小孩。
靠着家里微薄的遗産和接点笔墨单子,支撑着一个大人和小孩的日常生活。
科考在即,顺儿入京後便病倒了。
大夫说是身体底子太差,又水土不服,恐时日无多了。
大夫见他清苦的样子,开了些便宜的能用得上的药,帮顺儿减轻痛苦。
即便是最便宜的药,也掏光了孙承简身上大半的家财。
顺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哀求他不要再在自己身上浪费钱了,自己本就活不长了。
孙承简束手无策,日夜不休地帮人代笔润色,想要再攒点钱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