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师生交往心理活动课设计 > 第88章 课古中国于全球贸易 那些商船里藏着的兴衰密码(第1页)

第88章 课古中国于全球贸易 那些商船里藏着的兴衰密码(第1页)

历史系的老教室飘着樟木箱子的味道,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拼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银子。教授抱着个青花瓷罐走进来,罐口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釉色里藏着四百年的故事。

知道这罐子装过什么吗?他把瓷罐往讲台上一放,声音里带着点神秘,指腹轻轻摩挲着罐口的裂纹,四百多年前,它盛满了景德镇的青花瓷,漂在马尼拉的大帆船上,罐底还沾着半粒番薯种子——那是改变中国人口的秘密,现在还能摸到点凹凸感呢。

刘佳佳的指尖在笔记本上划着,昨天刚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书页上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字眼还热乎着。可我看书上说,明朝后来根本不跟外国做生意啊,她皱着眉,笔杆在闭关锁国四个字上敲得笃笃响,这罐子怎么漂到马尼拉去的?难不成自己长腿跑了?

教授笑着拧开瓷罐,里面一声倒出一把银光闪闪的西班牙银币,在讲台上滚得叮铃哐啷。这就是答案。他捡起一枚银币,上面的腓力二世头像已经磨得模糊,边缘卷成了波浪形,明朝虽然关了大门,却挡不住这些银子翻墙进来——从到年,欧洲人从美洲挖的白银,三分之一都流进了中国,比现在的外贸顺差厉害多了。

一、郑和的宝船与走私的小舢板:明朝的矛盾贸易

廖泽涛突然地拍了下桌子,眼镜都震得滑到鼻尖。我爷爷收藏的古钱币里就有这种!他的眼睛亮闪闪的,像现了新大陆,他总说这叫,是老祖宗跟红毛鬼子做生意赚的,原来不是正经贸易来的?

一开始是正经的。教授展开一幅郑和航海图,巨大的宝船占了半张纸,桅杆比旁边的小山还高。o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带着两万七千人,船大得能跑马——比哥伦布现美洲早了半个世纪。他们去马六甲、印度,用丝绸换胡椒,用瓷器换宝石,那时候明朝的船队,在印度洋上就是移动的级大国。

他突然把图折起来,露出另一张泛黄的海图,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画着小舢板,像片叶子在波浪里晃。可到了年,明朝突然下令寸板不许下海他的指尖重重敲着小舢板,官方贸易停了,但民间走私却疯了——福建人把生丝运到马尼拉,换回西班牙银币,一趟利润能翻十倍,比现在炒股票还刺激。

顾华推了推眼镜,从包里掏出本线装的族谱,纸页脆得像饼干。我太爷爷的太爷爷,她指着泛黄的墨迹,就是嘉靖年间偷偷出海的,族谱上写贩瓷于吕宋,三载而归,筑宅三进——说白了就是走私瓷器,三年就盖了三进大院,比现在的拆迁户还牛。

教授捡起枚银币,在阳光下晃了晃:你们看,这些银子大多是o年以后的。他突然提高声音,像敲了记警钟,这一年,西班牙人在美洲现了波托西银矿,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矿,银子多到能堆成山——就像天上掉下来个银元宝,正好砸在想赚钱的中国人头上。

陈一涵翻开采访本,里面夹着张影印的海商日记,字迹歪歪扭扭:三更出海,载丝五十担,顺风三日到吕宋(马尼拉),见佛郎机(西班牙人),以银易货,往返月余,利三倍。她念着这段文字,突然笑了,原来闭关锁国挡不住想赚钱的心,这就是人性吧?就算官府抓得再严,也有人敢铤而走险。

是利益的驱动力。教授把银币放回瓷罐,叮当作响,心理学上叫需求层次理论,当走私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甚至家致富,再严的禁令也会被钻空子。就像道家说的反者道之动,你越想堵,它越要流——水往低处流,钱往高处走,都是自然规律,谁也挡不住。

二、白银的双刃剑:明朝的幸福烦恼

小景云突然指着瓷罐里的银币,眼睛瞪得圆圆的,像现了宝藏。这么多银子流进来,不是好事吗?她的素描本上画着个堆满银币的仓库,屋顶都被压弯了,有钱了才能展啊,就像我们兜里钱多了,也能买更多书和画具。

教授突然把银币往桌上一倒,哗啦啦的声响吓得小景云一哆嗦。刚开始确实是好事。他捡起三枚银币,在指间转着圈,明朝以前用铜钱,容易贬值,白银一进来,货币稳定了,江南的纺织业、景德镇的瓷器业都疯了似的展——万历年间,苏州有两万多家织户,每天能织出上千匹丝绸,比现在的服装厂还忙。

他的脸色突然沉下来,把银币往桌角一推,像扔掉什么烫手的东西。但从o年开始,麻烦来了。他指着史料上的记载,字迹红得刺眼,西班牙国王为了打三十年战争,把美洲白银都留在欧洲,流进中国的银子突然少了一半,就像突然断了电的工厂。

刘佳佳突然了一声,手指在笔记本上的时间轴上点着:明朝灭亡是年,她的指尖在之间画了条红杠,这和明朝灭亡有关系?不会这么巧吧?

太有关系了!教授翻开《明史·食货志》,书页上的记载密密麻麻,明朝后期税收全靠白银,银子少了,农民交不起税,只能卖儿卖女;军队不出军饷,士兵饿得拿不动枪,有的甚至把盔甲都卖了换吃的。陕北的李自成就是因为驿站裁员没了活路,才揭竿而起的——你说这叫什么事?辛辛苦苦赚的银子,最后成了催命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华突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起来:这就是经济学课上说的输入性通胀她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算起来,万历初年一石米值白银五钱,到了崇祯年间涨到一两五钱,翻了三倍——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能不造反吗?

这就是道家说的福兮祸之所伏教授把银币重新装进罐子里,瓷罐出沉闷的声响,白银是福,让明朝富起来;但太依赖白银,就成了祸。就像一个人天天山珍海味,看着滋润,其实伤了脾胃——一旦没了山珍海味,身体反而垮得更快。

廖泽涛突然笑出声,拍了下大腿:这和我爸炒股似的,一开始赚了点钱,就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结果后来跌了,亏得底朝天,现在还天天在家研究k线图呢。他挠了挠头,看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三、丝绸与番薯:贸易里的文化快递

小景云的素描本上,丝绸被画成了流动的彩虹,缠绕着西班牙的大帆船,船帆上还画着个大大的笑脸。这些丝绸运到欧洲,欧洲人会不会觉得很神奇?她的铅笔在丝绸上画了朵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就像我们收到国外的快递,拆开时心里怦怦跳。

教授从包里掏出块明代丝绸残片,虽然有些褪色,但上面的缠枝纹依然精美,丝线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欧洲人何止是觉得神奇,他举着残片,像展示什么稀世珍宝,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收到中国丝绸后,专门下令以后只有王室才能穿——那时候欧洲贵族穿的羊毛衣服又硬又沉,哪见过这么轻薄柔软的料子?简直像天上的云彩。

陈一涵的采访本里夹着张打印的世纪欧洲油画,画里的公爵夫人穿着中国丝绸做的裙子,裙摆上绣着龙纹,龙的爪子却画得像鸡爪子。他们其实不知道龙是什么,她指着画笑出声,就觉得这图案霸气,专门叫中国工匠绣在礼服上,结果绣出来四不像,现在看着特别搞笑。

还有更厉害的文化快递教授突然翻开《农政全书》,里面画着番薯的样子,叶子像爱心,块根圆滚滚的。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偷运回一根番薯藤,当时明朝正闹饥荒,这玩意儿不挑土地,沙漠里都能长,亩产比水稻高十倍,救了至少几千万人的命——现在你们爱吃的烤红薯,就是当年他冒着杀头风险带回来的。

刘佳佳突然拍了下手,眼睛瞪得圆圆的:原来我们吃的红薯,是从美洲经菲律宾传到中国的?她掰着手指头数,美洲→菲律宾→中国,这贸易网也太神奇了吧!就像我们现在网购,东西从国外漂洋过海送到家,只不过那时候用的是大帆船。

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贸易圈,用彩色粉笔标着箭头:美洲产白银和番薯→欧洲人用白银换中国丝绸瓷器→中国用白银展经济,用番薯解决饥荒。这就是全球化的雏形,他的粉笔在圈上画了个箭头,像条不停转动的传送带,一环扣一环,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道家说的天地一体,看起来远隔万里的地方,其实早就被贸易的线连在了一起,牵一而动全身。

顾华突然指着贸易圈里的中国,叹了口气:可明朝自己不知道啊,她的指尖在闭关锁国四个字上轻轻敲着,还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关起门来也能过好日子,没想到早就被卷进全球贸易了,就像闭着眼睛在高路上开车,早晚要出事。

四、港口里的秘密:那些见证兴衰的黄金码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