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中国四大名串 > 第94章 喇叭传传奇(第1页)

第94章 喇叭传传奇(第1页)

午后阳光把村庄晒谷场镀成金红,每粒谷米都泛着暖光,踩上去软得像梁山聚义厅的羊毛毡——那毡子还是孙二娘去年缝的,混着桃花山的棉絮。

我坐在李逵新凿的石碾旁,石碾边缘刻着圈细小喇叭纹。是他昨天听oo讲“喇叭退敌”后连夜凿的,斧刃偏了两道,最后oo用铁皮喇叭口修了弧度。

“传奇的路得配传奇的纹,这样走起来都带劲!”oo当时边磨边笑,指尖还沾了石粉,蹭在李逵手背上,他愣是没舍得擦。

oo的帆布书包摊在谷堆上,磨损的帆布印着“oo传奇录”,字缝藏着桃花山花瓣——是她上次退山贼时摘的,还带着点刺。

铜铃与荞麦壳里的青铜哨子相撞,“叮铃”一声惊飞檐下芦花鸡,鸡毛飘落在谷堆上,像撒了把碎雪,粘在我刚写好的手稿上。

oo正站在老槐树下,给村民们演示“铁皮喇叭传声术”。喇叭是用梁山望塔铜片做的,喇叭口铜圈反射阳光,在碾盘上投下跳动光斑。

“大家听好喽!对着喇叭喊‘山贼退散’,三里外都能听见!”她声音清亮,混着桃花山的风(上次在那儿喊退过五六个山贼)、黑风口的雾(用喇叭引迷路樵夫出雾)、蓼儿洼的水(用喇叭唤来渔船救落水村民)。

笑声漫过晒谷场,最后汇入我腕间靛青绸带的结。结扣处沾着粒谷米,是刚才她跑过来时蹭的,谷粒抖落细碎金光,像把她的传奇都系在了手上。

柳如烟锦囊的平安符在胸前微微烫,符上铜钱渗出的光在传记手稿上织网:宋江令牌的幽蓝圈着oo举喇叭的手(映着聚义厅烛火),武松刀锈的银白描着她插朴刀的腰。

那朴刀是武松送的,刀鞘刻着“智”字,oo说“比李逵的斧头轻,用着趁手”;鲁智深酒渍的琥珀点染她别酒葫芦的肩,葫芦里装着桃花山的酒,是鲁智深特意留的。

李逵墨屑的漆黑勾着她背书包的影,书包上的补丁是李逵用斧刃剪的布,歪歪扭扭却结实;oo铜铃的青绿顺着笔尖流淌,在“oo传奇”四个字间闪成星,每笔都透着梁山的劲儿。

“看这插图!比‘时空星图’还藏巧思!”oo突然从人群里钻出来,手里举着张荞麦皮贴画,画的是她在黑风口用喇叭引路的场景。

贴画边缘还沾着点蜂蜜,是村民刚给她的,说“粘得牢,传奇也能记更久”。鲁智深禅杖拓的铁环纹里,藏着松烟墨写的“奇”字,笔画间嵌着爆米花碎屑。

“沾着甜香的字,能让传奇更讨喜,俺家娃都爱听!”村口王大娘笑着递来新爆的米花,oo接过来就往贴画里嵌,指尖沾了糖霜。

“这是用你教的‘谷物拼贴法’做的,每讲一段传奇就贴一粒荞麦,攒了三天才凑齐。”她把贴画按在我手稿上,指甲缝里还沾着窗花金粉——是村民给她的,说“给传奇加点亮”。

“你瞧这凸起纹路——是李逵用板斧在枣木上凿的‘oo破阵图’。”她说,“当时他说‘传奇就得凿进木头里,记牢了才不会忘’,斧刃太急劈裂了鲁智深的禅杖印。”

林教头后来用枪尖补了痕,说“裂了就补,传奇也得有修补的心意,就像oo帮俺们补过的箭囊”。oo翻出块带斧痕的枣木片,纹路与贴画裂痕严丝合缝。

枣木片边缘凝着宋江令牌的火漆,固定的胶水里混着半根麦秸——是吴用从黄泥岗带的,说“用传奇生地的麦秸粘,能让插图更灵,听的人像身临其境”,麦秸纹路与手稿“智取生辰纲”批注完全重合。

穿堂风卷着麦香掠过晒谷场,传记手稿哗哗作响,翻页声竟与oo喇叭里的调子相似——是她常吹的“梁山调”,村民们都跟着哼了起来。

泛黄纸页间,oo手绘的冒险地图缓缓展开:桃花山悬崖边画着歪歪扭扭的喇叭,标着“oo喊话退敌处”,喇叭旁还画着半片山贼的头巾——是她当时扯下来的,还带着点土。

黑风口石壁上插着柄小号朴刀,刀鞘花纹与她腰间那把分毫不差,刀柄刻着“oo”,是她自己用铁钉刻的,刻痕里还填了点松烟墨;聚义厅梁上悬着枚铜铃,铃舌轮廓被墨汁晕得绿。

仔细听,那铃竟与她书包上的铜铃共振着相同频率,连震颤节奏都一样,风一吹,两个铃就像在对谈,说的都是梁山的事。

“这手稿遇风显字,是柳如烟用桃花山泉水泡的牛皮纸。”oo往纸上撒了把荞麦粉,粉粒漫过处,柳如烟的小字浮出来:“每粒谷物藏着句评语,凑齐七句拼‘不朽’。”

她指着我的笔杆:“李逵偷写了三句在上面,说‘摇三下就看得见,像拆传奇盲盒’。”我低头看笔杆,刻痕里浮着“俺服了”,是李逵的笔迹,墨里掺了谷糠,是他写时蹭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宋江的铜令牌在我怀中烫,虎头浮雕渗淡蓝流光,麦香里浮现他在忠义堂读稿的场景:他捏着传记书脊,书脊用梁山桑皮纸缠的,沾着松脂。

“这样能存得久,像oo的传奇一样,能传好几代。”他声音温和,还轻轻拍了拍稿纸,“真正的传奇不是纸上的字,是能跟着人走的精气神,别丢了这份机灵。”

手稿虚影顺着阳光飘来,与手中传记重叠,牛皮封面划痕洇出墨色,柳如烟用银簪刻的小字露出来:“传记第九十四页夹着铜铃拓片,敲响能与梁山望楼铃铛共鸣,铜铃变哑要防玄气。”

刻痕里的荧光砂与我笔袋里的狼毫笔连成线,笔杆新刻“传”与旧痕“记”呼应,在谷粒上摇晃,像在说“有传有记,传奇才完整”。

武松的身影在麦香中清晰,他斜倚老槐树,手里握片晒干的虎耳草,草叶纹路与“oo智斗猛虎”插图里的虎皮完全重合——是他从景阳冈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