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旷又换回了之前那身破旧的棉袄,隔得近些才能感觉出来是个大小伙子,要是隔得远,指不定以为是个老大爷。
秦巧梅一想到那画面,内心有点想笑,嘴角也弯了一下,明亮的眼睛望进陆旷的眼里
“怎么不说话?”
陆旷回神,从兜里拿出一个布团递给了秦巧梅。
“这是?”
“布票和粮票,你拿去做两身衣服和被子。”
掌心的布团有些重量,秦巧梅打开一看忍不住惊呼一声。
“怎么这么多?”
布票足足有o几尺,至于粮票有点少,只有o斤。
前几年资源短缺,闹饥荒的时候,最少的时候每人一年都分不上五尺布。
要知道五尺布也将将够做上一件裤子或上衣,近几年虽然情况好些了,但一年四季,衣服、鞋子、被褥、等等都要用,能一口气拿出o几尺布,绝对不容易。
她家里都没有o尺布,现在秦妈给她做被子的布都是问潘大娘借的布票。
这足足够做两床被子和一套衣服了。
任谁也想不到陆旷不声不响,神情冷淡地就给她这些东西。
秦巧梅脑袋转了个弯,很快明白过来,陆旷爹妈远在关里,没人能给他做新被子和衣服,至于粮票。
“办酒席的粮?”
以前秦巧梅倒是听说过有些地方结婚的时候,女方家里办酒席,男方要出钱或者出粮或者肉。
果然,陆旷点点头,接着问道:“你的介绍信开了吗?”
这个时候跟世纪结婚不一样,现在结婚是需要男女双方所在的大队开介绍信,两个人拿着介绍信去乡里的民政局才能领证,她的介绍信昨天秦爸刚和秦大的一起拿回来。
“开好了。”
“那明天早上我来接你。”
秦巧梅觉得有点好笑,“这么着急啊,我又不会跑。”
陆旷还是那副冷淡神情,无比坦然,“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秦巧梅刚想说什么,身后传来喊声,“秦三,你在这干啥呢。”
是王婆婆和村里的张婶子、李婶子结伴刚从供销社回来,认出秦巧梅和陆旷,隔着远远就能感觉到落在他们身上的目光。
秦家老三要嫁给陆旷这件事可是最近几天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都想凑过来八卦八卦。
秦巧梅仔细把布团收进兜里,向着庆河村努努嘴,“赶紧回去吧,明天我等你。”
陆旷显然也看见了走过来的人,点点头,转身回去了。
“秦三,陆旷那小子来干嘛了。”王婆婆问。
“王婆婆,没啥事,就是说把证先领了。”
一提到结婚证,李婶子回忆起他们那时候,“我们那时候,可不兴结婚证,我跟我们家老李,孩子都了才补的结婚证。”
“那玩意也没啥用。”
张婶子也附和,“是啊,那时候还兴定娃娃亲,结婚才见面,可不像现在现在的小年轻,个个主意大得很,将来吃亏都得自己受着。”
秦巧梅并不在意这些,她和陆旷只是合作关系,对方还给她送这么多东西,早领证晚领证,她都无所谓。
次日一早,秦巧梅刚出门,就看见陆旷早就等在了那里,身上穿的是下礼那天的深蓝色棉袄,她合理怀疑陆旷只有这两件衣服穿。
陆旷的旁边还停着一辆自行车。
出来的时候秦巧梅还在想,乡里离得不近,他们俩要怎么过去。
很显然陆旷把问题解决了。
老式自行车,俗称二八杠,陆旷倚在那里,身形修长,眉目冷峻,和周围的漫天雪地组成了一幅养眼的画。
当然前提是忽略他的着装。
陆旷看见秦巧梅来了站起身。
“东西带好了吗?”
秦巧梅拍了拍腰间的帆布包。
“带好了。”
陆旷伸出手,“我看一下。”
这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结婚只需要户口本和介绍信,再加上一条未婚证明,三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