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地方他没去过,但听说过,上初中时班里有个同学就是从北洼过来的,叫曹秀清,大家都叫他“洼客(ki)”。
这个人穷啊,上初中的大小伙子了,吃不饱饭。连三合面都吃不饱,郝光景还是第一次见有比他家还穷的。
曹秀清说了,他们家乡o万亩,全是盐碱地,不长粮食。“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
北洼穷,北边的姑娘嫁到南边来是上嫁,北边的男人大多都打光棍。曹秀清的娘跟他说了,去外边读书,读的好不好先不说,能带回个媳妇来就行。
这是要去整治盐碱地?盐碱地怎么整治?几千年了不都是这样式的,能改成啥样?
人群中闹闹嚷嚷,郝立全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吵吧,闹吧,估计今天晚上全县的人都在“吵吵吵”。
等大家情绪稍稍稳定下来,村支书开始解答村民的问题。
“咱们帮着挖沟挖渠,把盐碱滩都搞成高标准的台田、盐田、养虾池,可以养虾、晒盐,从南边引过淡水来可以种棉花,这样北边的老百姓就能吃上饭了。”
“以乡镇为单位划片包干,自带口粮、工具。县财政补贴菜金。各公社负责工具、运输,县里调拨柴油、机械支援。设“民工团-营-连-排”,由干部带队。”
“每户抽-名青壮年,过完国庆就开拔!”
群里有人高声开玩笑:“能不能给我个排长干干啊?”
立即有人笑话他:“要一次官要个团长!”
众人哈哈大笑。
又有人问了,“一家到底出一个还是两人?”
郝立全拍板:“各家来队里报名,根据青壮年多少摊派名额,可以多报,不能少报,两天时间报名,过了后天,各家不来签名的我就随意指派了!”
众人一哄而散。
光景三个人一面走一面谈论今天的消息。
“实在是太炸裂了,天马上就冷了,这个时候去挖沟修渠,一去多少天啊!还要自己带着口粮。纯粹受罪。”
光彩一面走一面说,光景和光芒不说话,咱家里两个青壮年,肯定要去一个,不是光景就是光芒,那是去受累啊。
光芒不说话,他觉得会是大哥去。他还要去棚里干活。但他不能开口。
光景不说话,他觉得应该是自己去,光芒还小,没长够身量,干了重活就长不高了。但他还不能说,他得跟翠花商量商量。她同意了他才能开口。
回到家,翠花正翘以盼。听了这话,翠花惊得不知该说啥,眼睛看向光景。
她知道,咱家要出一个人,一定是光景。没有其他原因,他是大哥。
光景没事人一样,问翠花:“我去出夫,家里你能弄过来吗?”
翠花扯扯嘴,低下头,“有啥弄不过来的,不还是那些事。”
光彩看看大哥,看看三哥,“大哥,我会帮着嫂子弄孩子弄家里的。”
光芒赶紧表态:“大哥,我我我”
光景笑话他:“怎么还结巴了。又不是去打仗,不就是去干活嘛,反正地里活也忙完了,这两天再收收尾就行了。光芒你看好家,帮着嫂子弄好家里、地里。”
光芒连连点头,“放心吧大哥。”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没费啥功夫。
各家有各家的一本经,其他人家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有人“啪啪”拍门,光芒去开门,是邻居家一个小男孩,见有人开门,扔下一句话就跑了:“郝光景家,你家出两个人,明天去村里签字!”
喜欢故乡故事请大家收藏:dududu故乡故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