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当呼吸方式改变时,情绪在体表的,在台词中的体现,似乎真的能被一定程度地管控。
一套算法开始在我脑中形成。
当然,音羽不可能这么正经。
有的时候,我的动作总是带着一丝一板一眼的僵硬。
“唉,看来需要一点外部刺激了。”音羽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我再熟悉不过的小恶魔般的笑容。
她猛地靠近,手指迅捷地袭向我的腰侧。
“!”我浑身一颤,差点从假想的“管家”身份里弹出来。我手忙脚乱地格挡,压低声音,“音羽!我们在排练!”
“我知道啊~”她的手指如同泥鳅,灵巧地躲避着,“我这是在帮你激活感官嘛!你看,你现在整个人都活过来了,眼神也犀利了,这才有点像面对闯入者时该有的状态嘛!”
“你…你这是歪理!”我又痒又急,却又不敢动作太大。
“有用的就是好道理~”她笑嘻嘻地,手下不停。
最终,我总是在这种物理与精神干扰的双重打击下败下阵来,要么笑出声,要么气喘吁吁地求饶。
而奇怪的是,经过这么一闹,我原本紧绷的神经反而松弛了下来,再次投入排练时,状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
但我们都清楚,还不够。
“你必须知道对手的逻辑,才能做出最精准的反应。”她盘腿坐在布上,咬着铅笔头,眉头微蹙,“杀手为什么选择今晚?他看到了什么?他又在期待什么?”
我看着陷入思考的音羽,忽然觉得这一刻的她,无比迷人。那种专注和敏锐,与她平时吊儿郎当的样子判若两人。
这种认知,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细微的涟漪。
随着排练的深入,我开始逐渐理解音羽所说的“另一种解题”的含义。
表演,确实是在构建一个模型,但这个模型的变量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温度,气息,肌肉的细微张力,眼神交换中承载的无限信息。
我甚至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新的笔记本,不再是写满公式的演算,而是记录着关于角色的各种感官细节和心理动机。
“杀手,左撇子,习惯用拇指摩挲食指指节。喜欢在行动前喝一口威士忌,但酒量很浅。”
“管家,有轻微的洁癖,整理领口的动作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他的忠诚背后,还有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
最后一天。
排练很顺利地结束了。我们并排坐在垫子上,看着夕阳休息。
“音羽,”我看着天边被染成橘粉色的云彩,轻声问,“你为什么对戏剧…这么认真?”
她正鼓着腮帮子咀嚼小零食,闻言顿了顿,咽下嘴里的东西,难得地没有立刻回答。
她抬起头,也望向那片绚烂的天空,棕色的眼眸里映着夕阳的余晖。
“因为…很有趣啊。”她笑了笑,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可以变成另一个人,体验另一种人生。而且…”她转过头,看向我,虎牙尖儿露了出来,“不觉得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吗?就像你在做题,有时候换个思路,反而能看清核心。”
我若有所思。想起那个被她拥抱着、束缚着,在笑声与泪水中彻底暴露的夜晚。那无疑是一种最极端也最直接的法子。
“鸟儿,”她的声音打断我的思绪,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你会喜欢上的。我保证。”
我没有回答,只是低下头,小口地喝着自己水壶里的茶。
五天时间飞逝而过。
我依然会觉得羞耻,尤其是在表现某些强烈情感时。
但那种羞耻,不再是完全的阻碍,有时反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燃料,让我的表演带上一种真实的,有些脆弱的张力,而不再是不自然。
最后的特训结束时,音羽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收拾东西。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看了很久。
“怎么了?”我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没什么。”她忽然笑了,不是那种恶作剧得逞的笑,也不是排练时演出来的。“只是觉得,鸟儿你真的很厉害。”
“诶?”
“明明一开始那么抗拒,现在却比谁都投入。”她走上前,伸出手,帮我理了理刚才排练时弄乱的衣领,“明天的面试,一定会成功的。”
她的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我的脖颈。
我的心跳,在那瞬间漏掉了一拍。
我看着音羽近在咫尺的、带着笑意的脸,忽然清晰地意识到——我不想让她失望。
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一起加入社团”的约定,更是为了不辜负这些天来,我们共同投入的,这份心情。
回到公寓,吃完饭。
似乎已经习惯于做两份的饭菜,只是将原来的米翻了两倍,再多加一点。
其实和以前也没什么差,只不过是推开门的时候喊出那句“我回来了”的时候声音不再那么单调;只不过是晚上关灯之后身边多了些细小,但强势地宣告着自己存在感的呼吸声;只不过是最后那一站的电车,我不再需要带上两边的耳机。
一周的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事情。
“走吧,鸟儿!”一声呼喊把我惊醒,音羽已经换好了鞋,拖鞋被散漫地踢开丢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