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点的东西就上齐了。金黄的油条、雪白的包子、浓稠的炒肝、醇香的豆浆,以及三碗灰绿色、冒着可疑热气的豆汁。
苏建国率先端起豆汁碗,像是要干杯一样,猛喝了一大口。
表情瞬间凝固,眉头紧紧皱起,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好不容易才咽下去,长长呼出一口气:“嚯!这味儿…真够冲的!呕…”
李春兰和李夏莲看着他的反应,将信将疑地小抿了一口。
“呕…”
“呕…”苏建国看他们呕,有点反味了。
“呕…”三人对呕中!
李夏莲赶紧咬了一口包子压了压。“这…这北京人一大早喝这个?也太提神醒脑了!
小雨好奇地想尝,被李夏莲坚决地拦住了:“乖,这个不好喝,你喝豆浆。”
只有苏晓,捧着自己那碗温热的豆浆,看着大人们“痛苦”的表情,嘴角忍不住地上扬,这顿早餐,估计能记一辈子。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就像标准的游客一样,暴走在都的各大景点。
第一天,他们起了个大早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第二天,他们挑战了八达岭长城。
第三天,他们去了颐和园,在昆明湖上划船,欣赏万寿山的秀丽风光;
去了天坛,仰望祈年殿的宏伟,在回音壁体验神奇的声学现象;
晚上还逛了王府井大街,感受都商业街的繁华与现代。
这三天,李春兰可没光顾着玩。她时刻不忘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考察。
在公交车上,她会留意路边的住宅小区;在景点休息时,她会看似随意地和看起来像本地人的游客或者小贩聊几句,
问问“这附近房子贵不贵啊?”“哪个区住着方便啊?”之类的问题。
听到市中心好一点的小区八九千一平米的房价,她暗暗咋舌,但想到是为了女儿的未来,又觉得这钱必须花。
到了第四天,苏建国宣布休整一下,主要是“办正事”。
他通过酒店前台推荐,联系了一位本地房产中介。
一位穿着西装、看起来很精干的小伙子很快来到了酒店大堂。
中介一听他们是想为女儿将来上大学做准备,打算提前买房,态度更加热情了。
他摊开地图,拿出一些楼盘资料,开始详细介绍:“您几位眼光真不错!现在买房正是时候!您看这海淀区,高校云集,人文环境好,以后孩子上学方便…”
“朝阳区展快,商业配套成熟,生活便利…”
“要是考虑升值潜力,东城、西城这些核心地段当然最好,就是价格要高一些…”
“有新房,也有不错的二手房,看您预算和需求…”
苏建国和李春兰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这小区离地铁站远吗?”“周围有菜市场吗?”“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
苏晓也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四合院现在能买吗?”
“呦!小姑娘,四合院可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破破烂烂需要修缮的四合院,价格都在2oo-5oo万,好一点的那奔着千万去的。”中介边说边拿手比划着。
“几位对四合院感兴趣?”
“嗨!小孩子问着玩的,我们哪能买得起四合院啊。”
“那个,有没有靠近清华旁边的房子?”苏建国赶紧转移话题。
这一家子什么来头啊?一会四合院,一会情话北大的,中介在心里嘀咕,还是老实介绍。
“五道口华清嘉园,价格在九千块一平方。”
“这个小区基本都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的老师,海归人士,都是高知人群,素质都很高的。”
“小区环境也好,物业也很严格,您要是有时间,下午我带你们去逛逛如何?”
“行,那就下午去逛逛,正好这几天逛去景点了,这些高校还没去看看。”苏建国拍板。
“好的,那下午两点我在酒店门口等你们,咱们一起去。”
中午在酒店的餐厅随便点了几个菜,实在是这几天跑累了,大家都愿意在出去吃了。
“我中午问了一下前台小姑娘,都说华清嘉园那个小区很不错。”
“当然不错,九千一平能坏到哪去。”李春兰想到价格就直摇头。
李夏莲已经被京市的房价震惊了一上午了,心里盘算着要是姐姐在这边买房,她就尽快把欠的钱还了。
苏建国和李春兰在那计算,买一套12o左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要买几套拆迁房。
苏晓无精打采的扒拉着碗里的饭,“哎!我的四合院梦,算是破碎喽!。”
第95章苏晓的四合院梦破碎了
李春兰哭笑不得地戳了一下她的额头:“你这孩子,心还挺大!还四合院呢,那得是啥样的人家才住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