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骞不好的预感中,刘陵冲他点了点头,而后伸手一推,用和张骞适才差点把自己拍在地上的力气把他从位置上推了出去。
不管站出来的人是谁,只要出来给他解了当下的围,一切都好说。
在刘彻闪烁的目光中,张骞就以这样毛遂自荐的方式出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张骞傻了,他愣愣的回头,却现刘陵的表情和周围的人一样,用异样的,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向他,那眼神,好像刚才把人推出去的不是她似的。
好。刘彻欣喜,若是站出来的人是刘陵,他只能当没说过适才的话,另找机会寻觅勇士,但没想到真的有人挺身而出。
你是何人?刘彻的态度特别的和蔼。
张骞心里打鼓,但站都站出来了,此时也没办法再退回去,他顶着众人灼灼的目光,硬着麻的头皮道:小民张骞,愿应陛下所募,为陛下出使大月氏,披荆斩棘,死而后已。
刘彻一听,更是态度为之一变,脸上笑容满步,那叫一个和蔼可亲,他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站了起来,从高台上走下,一路来到张骞身前,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溢美夸赞至此不要钱似的输出。
好啊,好,我大汉又张卿这样悍不畏死勇士,那还用怕他区区一个匈奴?
皇帝夸赞张骞的英勇无畏听在周围人耳边都觉得面红耳赤的。
他们看着眼前被皇帝夸了一通后,就满脸愿为大汉英勇就义,舍生忘死的青年,嘲讽、暗笑、幸灾乐祸之余也不乏佩服其勇敢的。
其实并不是他们胆子小,不敢反击匈奴。而是自白登之围后,大汉机会每隔几年就会被匈奴当成韭菜收割一回,更是数次屈辱的送公主过去和亲。
大汉也不是没组织过军队对匈奴进行反攻,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失望,接连的战败让大汉伤筋动骨,除了送公主、财物过去和亲,再也提不起反击的念头。
通俗的说就是跪久了,所以站不起来了。
哪怕是这些饱读之士都不信以大汉的军队对上匈奴人会赢,只要不全军覆灭就已经是胜利了。匈奴在汉王朝的历史上,是个可怕的存在,他们高效的机动性,曾经深深折磨着刘氏三代帝王。
然而刘彻却并没有他们那种灰心丧气。
他任命张骞为郎官,派遣他去西域寻找大月氏,为打击匈奴做准备,并探查西域之地的地理人文情况,好学着秦灭六国之策,做远交近攻的决策。
与之相比,卫青被刘彻留在上林苑训练新建的期门军的消息就泯然众人了。
所有人都只当皇帝是在小打小闹,丝毫没有危机意识。这是刘彻改革军制的开始,是由卫青建立起的一支只衷心于皇帝的军队,大汉与匈奴的攻守之势,从今日彻底颠倒了。
汉匈战争耗战百年之久,一骑绝尘的少年,用自己炽烈的雄心,让烈烈汉旗高扬于北境。
多年后,那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荣耀辉煌和不羁。
张骞就这样被刘彻留在了上林苑,大批的赏赐流水一般的赏下去,让这个青年对帝王的恩德如滔滔江水感激涕零。
刘陵也厚着脸皮在上林苑蹭了一间宫室,今日天色晚了,而且卫青日后怕是要长久的在上林苑给刘彻训练新军,刘陵就把这里打造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无视了刘彻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闲适的就像在自己的地盘似得。
她想到张骞刚好也在这上林苑中,自己昨日那出格的行为虽然为张骞赢来了刘彻的注目,却也实实在在的给他找了一个危险的差事,想到了他这趟出使西域九死一生的遭遇,刘陵吩咐浊娘准备了好几道美食,准备去慰问一番。
劝他不要去的话刘陵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说的,不过,她却可以稍稍透露一些自己知道的张骞即将会遇到的危险。无论如何,都要让张骞小心一些,不要让他走向历史上的老路,真的在匈奴的地盘蹉跎十数年,那些跟着他的人,能活着最好,不至于大多数都客死异乡。
出乎意料的,到了张骞居住的地方,他的态度异常的好,即使见到刘陵一身女装,除了惊讶一翻后,刘陵并未在张骞脸上见到生气的态度。
第82章远行西域刘陵好奇的询问:
刘陵好奇的询问:我瞒着你我的身份你不生气?
张骞摇了摇头,道:不生气。
刘陵接着问:我昨天就那么把你退出去,你也不生气?
张骞好脾气的摇了摇头,依旧道:不生气。
既然不生气,那你为什么不还叫我青弟呢?这个称呼刘陵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带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