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何止(3)
霜降刚过,帝都天气骤冷,连日都是阴霾,皇城上空乌云密布,看着是要下雪,却总下不来,连累人的心情也变坏。
文殊离朝,全部政事都摊在玄清头上,内阁首辅夏仲看着他成人,次辅沈如海年岁也比他大,玄清在群臣面前说话分量不够,批的折子若是不让内阁满意还会送回来。
他正心烦时北方的军报传了回来,武安侯赵威北征鞑靼失利,赵威战死,梁军大败,玄清不及看完就怒上心头,摔了折子骂道:“十万大军都能吃败仗,这他妈的什麽废物!”
李宣听的心惊肉跳,赶忙上前来捡起折子劝道:“陛下莫气,咱们虽吃了败仗,可也就折损几千人,大军还在呢。”
玄清连日来在朝堂上憋的气都撒到这事上了,瞪着李宣道:“主帅战死!还有什麽比这更丢脸的,脸都丢到关外去了!”
李宣沏了盏热茶给他,温言劝道:“陛下再派一个主帅就是了,陛下亲自选人,定能战无不胜的。”
玄清怒气未消,捧了茶靠在椅子上没说话,蹙眉不知看向何处,片刻後道:“此事实在丢脸,罢了赵家的爵位,一家人流放海南吧。”
李宣应了声是,又道:“那陛下准备派何人去统领大军?”
玄清盘算了片刻後道:“朕亲自去。”
李宣一惊,躬身道:“陛下三思。”
“朕三思过了。”
李宣忙劝:“过不了几日就要入冬了,陛下贵体岂能去蒙古那鬼地方吹风呀,况且襄王殿下也说……”
玄清皱眉打断他:“朕意已决,你别话多。”
“可……内阁的诸位大人想来也不会同意。”
“朕做什麽都要他们同意,那他们来当这个皇帝算了。”
李宣赶紧跪下,说道:“陛下……”
玄清面露不耐:“行了,起来,这几日皇叔过的如何?”
“昭陵的人说殿下每日清晨都会去先皇灵前供奉,馀下的时间都在自己院里逗猫种花,不曾逾矩。”
“逗猫?”
“是,殿下捉了一只小山猫。”
玄清想想那方小院里文殊抱着猫浇花看书,再想想自己每天在宫里受气,心里极不平衡,嘟囔道:“……他过的倒清闲。”
李宣看了眼玄清的脸色,说起文殊,玄清因为军报而极其难看的神情又缓和起来,于是劝道:“再过一月就是年关了,昭陵比帝都更冷些,陛下看是不是多送些炭火吃食。”
玄清瞟他:“你倒是想着皇叔。”
李宣有些忐忑,支吾了一会儿说道:“奴婢想着,襄王殿下毕竟也是陛下的叔叔。”
玄清道:“不用,皇叔过不久就该回来了。”
李宣听的疑惑,也不敢问,玄清看了眼桌上两堆没看完的折子实在心累,殿中的滴漏显出已近亥时,这些今天一定是看不完了,玄清站起来道:“朕乏了,今日先这样吧。”
翌日,朝堂上商议北边战事时玄清说了要亲征,大臣们果然不同意,夏仲说他草率,小小年纪没有上过战场就想率领大军真是儿戏,兵部尚书还有各个武官都抢着出主意,不是推荐别人,就是推荐自己,一时间群情激愤,好像玄清很不理智。
玄清默默的看着这些人吵来吵去,後来吵闹声渐渐停了,玄清才淡淡开口道:“诸位是不是觉得朕这个皇帝年少无知,一无是处啊?”
大庆殿里一时鸦雀无声,片刻後群臣纷纷跪倒,齐声道:“臣不敢。”
玄清冷笑一声,站起来走了,李宣喊了一声退朝,然而颠颠的跟上玄清,朝臣们一时面面相觑,出了大庆殿後纷纷聚起来商量怎麽办。
下午,玄清偷着空看话本时李宣进文德殿给他汇报:“陛下,夏阁老问奴婢如何才能让陛下听劝。”
玄清眼睛都没擡:“给他们说除非皇叔来劝。”
“这……”
“怎麽?”
李宣低下头道:“是,奴婢这就去告诉阁老。”
今年冬天来的比往年都早,霜降过後不多日便下了一场小雪,这雪只下在昭陵附近,想必过不了多久帝都也该下雪了。
文殊在廊下支了一个小火炉,林平给他垫了极厚的坐垫,方便他席地而坐,那炉子里煮着高汤,旁边的食盒里放着鲜鱼,蔬菜,肉片之类的生菜,他新养的三花猫跃跃欲试的要伸爪子进去,但总被文殊拦住,免得它烫了爪子又烧了毛。
张雪言在旁边陪着吃,他起初是不敢的,後来文殊说这就他们三个不需拘这麽多礼节,外加高汤实在香,张雪言就忍不住了。
文殊正在和他探讨开了春播什麽种子合适时林平走进院里说道:“殿下,外头又来了几位大人,这次是大学士。”
文殊蹙眉道:“不是说了不见吗?怎麽又来?”
“不知道啊,要不老奴去问问什麽事。”
“别,一问就没完了,给他们送几盏热茶,晚了自然就走了。”
林平应了一声,出去回话,张雪言瞧着他离去的背影道:“这连着有四日了吧,莫不是真出了什麽大事,殿下一点也不想知道?”
文殊摇摇头,他直觉这是玄清捣的鬼,不知他怎麽劝动这些大臣来为难自己的,他在这儿住了才一个月,根本不想回去。
张雪言看他默然不语,又想到他之前身上的伤,觉得这里面可能又是听了会死的事于是也不敢问,夹了肉下到锅里,招呼文殊道:“殿下,这个鱼熟了。”
夜里昭陵下起小雪,文殊在屋里温了壶小酒,早早的上了床,用着被子看书,三花猫盘卧在床尾睡得舒服。